医师节和换头术
(2017-12-01 10:49:59)分类: 这个可以发 |
如前所忧,虐童事件,伤害的,是幼教行业整体的信誉。
而按先例,当幼教机构与家长群体形成一对矛盾关系后,逻辑上就会出现“幼闹”,然后再出现保护幼教从业者安全和幼儿园正常秩序的相关法规。安保人员持械于幼儿园的景象,以前也有,那是用来对付可能的袭击儿童的歹徒,而若又多了一层对付“幼闹”的功能,那么,老师、家长、孩子甚至过客,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会多大?
是我杞人忧天吗?携程亲子园的视频我是看过的,家长的确已经对肇事老师施以拳脚外加芥末了,尽管人们对此的反应是快意的。
所谓“幼闹”的先例,就是“医闹”。11月3号,国家规定,每年的8月19号,是中国医师节。这个节的设立初衷,结合设立的时间看,强调的,就是医师的权益,而不仅仅是西莫克拉底誓言。而医师权益近年来被一再重申,唯一的肇因,就是医患纠纷。先有医患纠纷,后有医患矛盾,矛盾极端化,就出现“医闹”,就出现刑法修正案专门的保护条款。客观说,这个路径,就是把医患关系,默认为一种对立关系了。
那么,说好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呢?就像“灵魂工程师”之于教师、“园丁”之于阿姨,医师原来的小名儿本叫“白衣天使”的。那么,这个称谓,将何以延续?人们对“天使”的态度,与人们对医师的态度,到底哪个更合理、更现实、更理想、更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包当然是靠不住的,以药养医也是靠不住的,那么提高诊疗费就靠得住吗?社会的赞美,职业的荣誉,是可以假诸提高交易额实现的吗?我们好象在自己骗自己。
中国医师节的设立,需要联想的,我认为应该是这个问题。
医师节的消息发布时,并不起眼儿。因为淹没它的,是另一个消息——换头术。到现在,对换头术的评价,已成定论——“违反了中国器官移植有关法规,违反了基本的伦理准则,是毫无意义和荒唐可笑的炒作”。
这依旧不是问责的问题,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强制我们思考——走进新时代后,医师的责任义务,医师的伦理边界。即便道德帝不说,事实也会要求你必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