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虐童事件的反思

(2017-11-27 11:31:29)
分类: 这个可以发

上海、吉林、北京……在谣言散播之前,我笃定,虐童已经存在了。这个,是基本的事实。而由此引发的众议,也并没有“坏事变好事”。有个幼教工作的姑娘就很郁闷,因为朋友圈这些天的内容,都是对幼教老师的质疑,都是对幼教行业整体的猜忌。这,弄得她很受伤。因为在她看来,自己尚属一名合格的老师,未料也成了背锅侠。

没有人可以给出虐童事件对幼教行业整体的损伤值,只能推断,由这几起个案引发的质疑,起码,已经在社会和幼教行业之间,拉起了一张不信任的帷幕。帷幕的两边,则也可以确定,绝大多数,都是无辜者。而让无辜者背负这个不信任的后果,显然是不合理但又无法避免的。

法办虐童者,当然须及时而必要。但其警示的意义,并不能在短期内消除质疑和猜忌;“谣言止于智者”,单靠这句话,看来是远远不够了。惩处造谣者,虽然必须,但于挽回幼教行业的信誉,却也帮不上什么忙;警方和幼儿园监控联网,当然也是必须的,但构筑严密的监控系统,本身就是不信任的一种表现……

那么,怎么办?

如果用长焦拉近看,个案就是个案,虐童者的心理变态,是偶发和突然的,无法通过师资审验和职业测试筛出,无法做到完全预防。换句话说,如果变态狂存在,你只能依靠快速反应应对处置,而且只能是在事发后。这很残酷,但事实如此。

然后稍微变换视角,推至中焦段,你又会发现,心理变态者,其实也是社会的一个定量,几万分之一里,总有他们的身影。这就是变态者的常态化。承认这个事实,才会相应地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心理健康普查,比如定期的心理引导,比如科学地针对性地对郁积情绪进行排遣和宣泄,以把可能存在的伤害行为提前疏解掉……幼教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殊需要,而推广开去,许多其他行业,其实也都有这种需要。综合看,这种根据行业性质和规律,对从业者进行定期心理保养,已经是急需的事情了。

然后,视角再前推,变成广角,则又可以品评,这个社会广义上的信任度,到底几何?在构成各种不信任的事件面前,社会管理者到底能够总结出什么样的教训?并且,能为弥补和修正这些不信任,提供什么样的治理方案?

毕竟,友善与信任,是人类社会群居生活的前提。衡量真实的信任指数,设计有效的信任机制,目前的中国,急需这样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