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中整治

(2014-09-16 10:33:59)
分类: 这个可以发

我坚决拥护北京市对于全市燃油两轮摩托车、电动(燃油)三轮车交通违法乱象的集中整治行动。为表达我的坚决,我已经打了两次122,一次12345,做了回合格的线人。我的坚决还在于,我不仅当线人,还敢“犯颜直谏”,因为我预感,这回的集中整治,最后恐怕还会不了了之。写到这儿,看了眼楼下,果然,一辆电动三轮飘然而过,还是逆行。

关于不作为,我以前说过,它属于腐败的一种。逻辑上讲,每一次的不作为,都是一次利益交换。从合理的作为,到不合理的不作为,支持这种逆选的理由,除了交易,没有其他。在我看,言及不作为的因素,所谓主观论,所谓成本论,都是遁词和借口,都掩盖不了腐败的原形。

以前段时间的报刊亭风波为例。首先,吵嚷之后,事实已经清楚,拆移违章经营报刊亭,是合理且合法的。它并不像某些媒体所哀鸣的,是砸了可怜人的饭碗,是暴力强拆,是人性泯灭。然后,就要追问了——为什么既合理又合法的事,一直等到现在才干?早一点下手不行吗?随时发现随时处理不行吗?

这里,发挥作用的,就是著名的“养肥了”理论。不作为,就是“养”,而只要是“养”,的确都需要理由,但不是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的理由,而只能有一个理由,就是“肥”。一个“肥”字,既说明了不作为的真实理由,也告诉大家,被“养肥”的,绝不仅仅是报刊亭主。所以,在那次舆论风波里,媒体对政府的监督要点,不是暴力强拆,而应该是如何“养肥了”。可惜,中国的媒体,页面更新太快,热度持续太短,人家哀鸣完,就翻篇儿爱谁谁了。

在中国,官与民切实的交集,大多情况下,都体现在具体的、每一次的执法行为上。抽象地说,他们是一对儿矛盾统一体。具象地说,也无非是两种景致——一种是鱼水之情;一种是蛇鼠一窝。都是互相依存的概念,但一个是良性的,一个,则是恶性的,也正是不作为的原因。这两种依存形式,从古到今,一直延续着,也从没有改变过。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就拥有某种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我担心的是,正是因为不作为的悠久历史,以及围绕其形成的各种牵强理由,客观上助长了不作为的泛滥,甚至可以导致在执政策略上,也出现了替不作为张目的取向。

就像这次北京的“集中整治行动”。所谓“集中整治”这个说法,本身就很值得商榷。在一定时限内的“集中整治”,本意就具有排他性——一定时限之外呢?之前之后呢?是不是还要走“养肥了”的老路呢?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于“集中整治”过程中每一次具体的执法行为上,就会发现,其中可能发生的任何一次利益交换,都可以从“集中整治”这个大的策略背景里,找出因果关系。

写到这儿,又看了眼楼下,又一辆电动三轮飘然而过,又是逆行。

我是不是要再当一回线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男人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