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0,139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保走转改

(2013-07-23 11:54:44)
分类: 这个可以发
文保走转改

有图有真相。

这个塔在河北易县,叫圣塔院塔,辽代的,俗称荆轲塔,好象梁思成还专门研究过。我是说,到此一游这事,尽管不文明,但也止于信手拈来。如果难度大,超出了捎带手的范围,变成空中作业了,雅兴也应随之湮灭。目测这个张同学的难度,搭梯子攀爬,估计是免不了了,但居然仍能留下大名,只能说明,他的雅兴,是太猛了。

雅兴太猛,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他看来,自己的名字,异常重要。这个异常,也分两说,一说是,它必须存在于古塔之上;另一说是,它不怕因此背上骂名。所以,我怀疑,凡千辛万苦搞这些名堂的主儿,他们都是受着某种迷信的支配——起码是可以多活几年吧我猜。

易县的清西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有诸多相似之处,从山形地势,到旅游开发。就说旅游开发,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都掘开一个地宫,供人赏鉴——一个是大明万历帝的定陵,一个是大清光绪帝的崇陵。这个可以反思一把——掘坟的行为,按中国的道统,是要遭鄙视的。但掘皇帝的坟,貌似就可以逆袭出道理,变成堂堂正正的行为。前有道统,后有道理,我们到底应该信哪个呢?再说,开掘地宫,既可以看作文物发掘,也可以看作旅游开发,我们到底应该信哪个呢?总之有些混乱,而混乱的结果,就是人们可以不拿这些陵当作一回事。偷偷摸摸的盗墓贼,和大张旗鼓的政府开发,实质上变成了同志者。关键的是,开掘地宫的一刹那,它就意味着,把今天和昨天,做了一次割裂。当然,这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次割裂。

割裂的信号,不需要张榜告示,就可以很容易被公众获悉和接受。于是,清西陵变成人们的游乐场,也就成了自然。以下种种破坏古迹的行为,也仅仅是在保护古迹的另类思维下的一种评价。至于主流思维,以前是革命,现在是谋私。上图:

 

文保走转改

文保走转改

文保走转改

遏制私利,建立公德,是靠政府,依仗法律要办的事。怕的就是,政府和私人,在谋利上达成共识,变成了某种形式的分赃——你占小便宜,我占大便宜,有钱不挣王八蛋。所以,清西陵文物保护的缺失,实际上就是政府的缺位。这虽然仍然属于另类思维,但你既然顶着个文管的帽子,怎么也得做做样子,哪怕是装的呢。像下图,就是连装相都拉倒了:

 

文保走转改

文保走转改

文保走转改

文保走转改

就前几天,听到一个新闻,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发布”了。我事儿妈一样跑去北京规划委的官网上找这个报告,结果没找到。不死心,又给他们打电话,一姑娘热心接待,说帮我反应,让我随时看他们网站。今天我又看了下,依然没有找到。既然“发布”,却又不让市民看到,所以,这么一个研究报告,到最后我能看到的结果,就是媒体从中截取给我的唯一一个内容——北京旧城每迁1万人,安置费就是15亿。这尼玛哪是保护研究,简直就是哭穷哭难嘛。而我也可以因此逻辑推演一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大约就是旧城改造?由此想到了崇文和宣武的消失,说明我的推演还是靠谱的,连名字都改了,还谈什么保护。

讲大道理的话,凡政府,道义上都应该是保守派。尤其是历史文化保护,“改造”俩字,根本就不能出现。到现在还停留在把破坏当成建树,把开发当成显学,这已经不是观念问题,而慢慢变成智商问题了。最近,北京又抖搂出一座古庙被开发成了会所,包括对简化字的质疑,可以肯定,以后,这种马脚露得会越来越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貌似P过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