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关注高考作文是一种病
(2012-06-08 00:55: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个可以发 |
常人,只要不足够发达,或者不足够倒霉,一辈子是无缘坐上警车的。然而高考的学生除外。起码他们中的某些人,可以在高考的当天,享受这个非常人的待遇。即便全国当天一个坐警车的都没有,但那待遇依然存在。
这当然可以视为中国对教育历来的重视——不能光想着山区自带粮食上学开伙的孩子,也不能光拿4%的教育投入说事。不过也不难发现,这份对教育的重视,历来是从“取士”的目标出发,而非对教育本身的珍视。直到今天,状元郎或者状元娘们的荣耀,饱含的只是亲族官衙对未来的期许——那几乎是百分百兑现的。而又因为“士”们都经历过这段苦寒的煎熬,所以“取士”之路变成了中国官民难得一见的共识。
这就是高考特权存在的理由。这个特权当然不能仅仅理解为坐警车,而是意味着从“取士”之路一开始,就不能出现纰漏和意外,就不允许有任何风险威胁到这份利益。如果哪天保险公司弄出个高考意外险,大家千万不要吐槽。
总之,北京考生父母围歼鸣笛司机的孔武是有足够理由的——虽然他们平时也不乏乱按喇叭的高手。既然高考赋予了一个孩子生命里最大的价值预期,那么父母们自然也就承袭了这份特权,并且只会嫌这特权的内容还不够丰富全面。比如,这几天是不是可以全城放假,或者命令麦当劳们提供免费服务,要不命令所有的五星酒店都提供钟点房吧——当然也是免费的。简单说,这几天,他们应该是皇帝。所以,在这个强大逻辑下,有些细节似乎已经不必追究,比如,这几天他们凭什么都不用上班了?
但全社会几乎都不这么想。据说连上合组织开会都为高考推迟了,这么人性的举措,暗含着无限的荣光,也更给人以底气——老子要高考了。但他们可能没有想到,此时,已经在另一条通途上悠闲走着的人们,正手扪考生的菊花笑而不语。他们就是中国新贵子弟的小移民,和并非权贵子弟们的低龄留学生。世事总是难料的,“取士”之途一夜之间可以变为就业难,天之饺子原来是指远在天边的那些孩子。所以,这份特权又显得特别脆弱和虚幻,就像一场梦。而据说,千里挑一的公务员考试,才是真正的“取士”门径。阿门。
这么看,对考生和家长的嚣张,是应该怜悯的。倒是没瓜葛的闲人们,好象肾上肾下腺也莫名地勃发了,把共襄高考当成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比如:每年都要发作的一种病,就是关注高考作为题。
说毫无瓜葛也不准确,起码,总是曾经高考过的人,才会对此有兴致。但需要心理医生介入的是,他们的兴致从何而来呢?莫非曾经受过煎熬,就是产生兴致的理由?而特别需要重新体会一把受煎熬的感觉,才会觉得舒坦?当然,对此异行不能简单地斥为“受虐狂”或“贱”,但他们的集体狂欢,又仿佛真是把高考当成了女王。
喜虐的倾向,当然也可以掩盖虐的残酷,甚至美化虐的残酷,更甚至可以升华为一种精神需求,把明清八股的腐朽文风,积淀为一种卑贱人格,在今天乃至后世继续沿袭。所以,应该不难判断策论替代八股的试验为什么一再失败了,那是因为中国会写字的人,从来就没有真正喜欢过策论。他们从骨子里是稀罕八股的,虐人者的存在,仅仅因为有喜虐的人存在。
意外的是,高考作文的出题老师却不是很会虐人,大概关注的越严重,老师们的神经越紧张,一紧张,就容易发昏,一发昏,出的题就越来越不着四六,越来越没有虐感了。这对喜虐者,实在是令他们尿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