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个世界

(2011-12-12 00:54:31)
标签:

杂谈

分类: 这个不能发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我看的是电子书,免费,版权不明,真伪难辩。

但这是很久以来,我看过的最好的小说。

起因是一个细节,就是作者描述了另一个世界的样子——就是等人死了,从这个世界消失了,然后到了“那边”——到底是个啥模样。到底啥模样我不说了,但知道了啥模样之后,我的感觉与作者一致——看上去很美。

至此,我对另一个世界的了解,又多了一种。以前从藏族传说中也见过一种,不是轮回说的那个,而是超度者对亡灵的安慰。具体啥样也不说了,总之也是看上去很美。《向死而生》那本书里,好象也说到了这个,但我忘记怎么说的了。印象里也是,看上去很美。

现在的问题是,你信还是不信?看上去很美的话,你是不是就信了?

在唯物论的传统里,那个世界是不许说的。说了也白说,因为那个世界根本不存在。这似乎是连煞笔也知道的真理。但是,人这个东西就这么好玩,真理看似强大,永远满血张扬,但于人的内心深处,它的力量其实极其有限。多半情况下,唯物是让位给唯心的。大概像那个世界一类的事情,是本不需要用真理来确认的,而需要用各自的内心去感受。这样的情感发现,谁在乎丫是真是假呢,自己舒坦才是真的。

所以,第一,有那个世界;第二,那个世界很美。这两点,已经超越了仅仅摆脱对死恐惧的安慰,而冲关到欣喜和接受。而且还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时,从现在就塌实,既要塌实地死,还要塌实地活。

所以,对那个世界的美好想象,几乎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倘若连这个想象的胆量都没有,那你只配熬你的苦逼人生。对于正在苦逼着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讲,畅想一下未来的未来,就会觉得自己虽然渺小,但也没那么渺小。心中的世界,比眼中的世界要干净有力。

原来这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逃避,但我说了,这是逃避谁呢?当你的内心世界不再是一摊稀粪,而变成一支坚硬的屎橛,强大到足以藐视这个左右你晕菜你的世界,谁逃避谁还他妈两说呢。所以我反对逃避和消极的说法,你要是拿定了主意,世界就会围着你转。

听说美国人给人类找到了下家,说发现了一个比地球还大、跟地球一样适合生存的行星,还起好了小名儿,叫“开普勒杠22B”——比2B还2。但看后可能会气馁,因为这个星星在太阳系外面,太远了,按霍金算计的,跑到那儿要花好几辈子,前提是发明了跟光速有一拼的交通工具。

这不等于没说吗,也不是。人类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止的,一直也没有搞明白的,归纳起来就两样,一个是向外部世界的探索,一个是向内心世界的探索。两样都没有穷尽的那天,除非人类死一干净。比较而言,我倒觉得,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是虚无的,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才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实际的。北京市书记不是呼唤文艺精品吗,连他都看出来了,这个世界科学家太多了,哲学家和艺术家太少了。这是不好的。

那个小说的作者是王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B的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