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到哪天算一站
(2011-10-02 02:17: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这个不能发 |
把钱用在放天宫上,总比让官们咪了强。这是我乐见天宫的理由。前提是,这钱怎么都到不了老百姓手里。
尽管乐见,但的确也没有激动。因为我猜测,放天宫的难度,大概没我想象的那么大。甚至因此推测,所有天上的事,比起地上的事,大概都容易些。
这不是牢骚话。比如,认真的说,铁路的追尾,刨除人为因素,仅从技术难度看,大约就比天宫要难。要不,为什么还老追尾呢?
还有一例。渤海的漏油,昨天的新闻说,当天又漏了5升多。关于这个漏油,已经好一段了。先前的谴责很猛,官民同仇敌忾,要吃了美国鬼子。但是,这么大仇,也没止住漏。原来可能还有瞒报一说,现在很透明,每天发个例行通告,告知又漏了几升几升,完后也不说这漏还能不能止住。时间是麻醉药,连说几天,官民就都习惯了,麻木了,仿佛不漏才是奇怪的事。于是有了标题里的一问——是不是所有海上油田都要这么一直漏着?这是个技术问题,如果答案是没办法,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堵漏比放天宫,的确难。
有人拍胸脯,说所有技术问题,都是钱的问题,花多大钱就能办多大事。我认为,这种思维,不但托大,而且很反动。首先,它抹杀了天宫事业的伟大;其次,它等于说,漏油之类的事情,不是不能解决,而是不想解决。何况,以中国现在的有钱,不也等于说,中国人没有办不成的事了吗?何其反动。
对此,我还有另外的证据,可以批判这种谬论。
我常看电视,非常讨厌广告,但又不得不看。看的多了,就发现也不是所有广告都讨厌。比如苹果、微软和因特尔的广告,就比较顺眼。为什么惟独它们顺眼呢?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我发现,这些产品,都不仅仅是产品,而是附加了许多文化层面的内容。它让使用者不仅是在享用技术,还享受着一种精神。就像苹果,它也没垄断,甚至没有核心技术,却把带领时尚变成自己的价值,让拥有苹果产品的人,同时拥有了一种骄傲。但这种骄傲又不同于拥有奢侈品的骄傲,苹果一族跟名车名表一族骄傲不到一块去。它赋予了苹果粉丝区别于其他人群的特质,就像当年摇滚乐把一部分青年从人群中独立出来一样。
包括骨骼也一样。要发现骨骼的精神价值,或者判断它有没有精神价值,你只需找它的同类做对比。我比过,一比就能看出高下。它的独立精神,它的商业性和公益性的一体化,并非剽窃了搜索引擎这个技术就能学到的。就像10月1号首页上的小标签,它选择的古建筑的厚重,比红旗飘飘就是有文化,有独特视角。
既有核心技术,又有文化精神,这是今后人类生产领域优秀产品的门槛。美国人现在生产的,就是这些。中国人等过了世界工厂这段,也必须要走这条路。别较劲,较劲吃亏的是自己。别人的航天飞机退休了,我们的天宫刚升天,这不是挑战成功,而是两个时代思维方式的交接。
何况,那漏油的事到底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