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你会死呀
(2010-07-17 18:01:54)
标签:
杂谈 |
羡慕嫉妒恨。
韩寒的独唱团唱得不错,卖得挺好。就有80后一干作家写公开信,戳穿了韩寒是骗子的真面目。令人不解的是,骗子既被戳穿,韩寒却毫发无伤,远没有张悟本等其他同类的悲惨下场,居然书照卖,车照开。显然,这已经不是令人不解了,而是令人发指。
中国本是个骗的国度。鲁迅当年眼光独到,看什么都看得挺准,唯看出满纸的“吃人”,属于走了神。正确答案应该是,那满纸上写的,其实是“骗人”。就随便举两条例证:近看《庚子西狩丛谈》,首先书名就骗人,被人从紫禁城赶出来,一路往西,连件衣服都没带,连顿饭都吃不着,那叫逃跑,叫避难,叫丢不起那人,却美其名曰“西狩”。这属于公然的骗人,令人发指。官骗之外,还有民骗。书里的义和拳,用“扶清灭洋”骗上,用“刀枪不入”骗下。结果也邪行,太后信了,广大不明真相的“拳民”也信了,比信春哥要容易得多。这些公然的骗,经不起丝毫推敲的骗,却居然成功,也证明了,我们不但是骗的国度,而且是以骗为美、崇尚骗的国度。不信你看《三国》,不信你看《手机》,不信你看王刚的《天下收藏》……
话说回来,生活在骗的国度,既然左右都难逃被骗,那就不如干脆找个自己心甘情愿被他骗的。公举的结果,韩寒就挺合适。
前几天,《新周刊》纳闷:中国为什么丧失了慢的能力?《南都周刊》纳另外一个闷: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低龄留学潮?
其实把这俩闷放一块,答案就有了——因为中国已经丧失了慢的能力,所以中国出现低龄留学潮;因为中国出现了低龄留学潮,所以中国丧失了慢的能力。
事实大概是这样的:当中国彻底变成经济社会后,效率就成了这个社会唯一的衡量尺度。既然讲求效率,那一切就要快。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道理固然都明白,但我们还是奢望,最好连地皮都不沾,就能到达幸福的彼岸。而骗,就是不沾地皮的一个好办法。多巧,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就在这个当口,如此和谐地结合到一起,让骗和效率,都向着出神入化的境界发展。
怕快怎么办?好在世界上还有慢的地方。有个哥们刚从温哥华打来电话,两个月前,他带着孩子,不是低龄留学,而是低龄移民了。现在,他正在学习射击,准备冬天进山打猎。加拿大,就是个可以慢下来的地方。他的房东,请他烧烤,然后很认真地问:中国人挣那么多钱,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貌似无解,要解释就得写论文,所以,想骗老外也不知从何骗起。电话打到这儿,我脑袋里突然莫名其妙冒出个画面——一个中国人,已经有一个手机,然后又办了一个手机。谁骗骗我,这个,究竟又是为什么?
所以我建议,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赶紧移民,早移一天是一天,早慢一天是一天。打熊虽然不环保,但总比打俩手机要低碳。而让我们这些习惯了骗与快的主儿,天天坐高铁,天天千里江陵一日还,天天听手机告诉你你家亲戚被绑票了……然后,比别人更快、也更早地走向生命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