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太平洋第六集啥时候上传
(2010-04-19 00:21:52)
标签:
杂谈 |
如果网上正放的《血战太平洋》属于盗版,那我就是盗版的受益者。面临反省和受益两种选择时,我义无返顾地选择受益。然后,我抽空再进行道德反省,反省完了再去受益。没办法,生活就是曲里拐弯的。
血战,好象是中国人赋予的新名字。我们经常在电影和电视里血战,这手段已经学会了好多年,甭管跟谁打,群众演员脸上的血,和绷带硝烟越来越逼真。这就是血战。当然,后来陆川导演学会了大爱,设计了更高的战争观。不过,他的画面里,还是血战。总之,从骨子里,中国人是讴歌血战的。所以,看美国人打仗,抢滩登陆游戏那样的仗,当然必须也要血战。
美国兵的确血战了。没办法,他们那时候还没有精确制导和隐形轰炸,夺个小岛,必须也搞人肉搜索。加上日本兵顽固,输了也要玩命,所以,想不血战都不行。看的时候我就想,反思战争的艺术,也已经好几轮了,从陆川导演学会的大爱,到战争里面冒出的人性光芒,美国人还能编排出什么新花样呢?
看到第五集,大约明白了,美国人这次,是拿战争工具做文章。详解一下:首先,排除了战争英雄(后面几集如果英雄复活,算我白说)。刚有一英雄要出现,就赶忙把他形象毁毁,打死也不让英雄成真。没了英雄,剩下的,就是遍地的可怜孩子。那么第二,孩子可怜,不在年少,而在成了战争工具。从没杀过人,到杀了第一个人,这个过程是很短暂的,适应起来虽说不易,但弄成心理疾病的毕竟还是一小撮。大撮们都什么样了呢?都适应得很成功,成了很出色很好用的杀人工具。那个爱写信的大兵有意思,就他一个貌似还要对战争哲学一下下,但马上他就得了随时尿尿的病。其他人,所有人,则是战争里的主流,上岛就杀人,离岛就泡妞,食指和几几,就是最典型的工具。大脑哪去了?月亮也代表不了我的心。为了配合工具说,美国人还祭出了中国电影电视里才有的砍瓜切菜术,一个机枪手,就是一个伐木工,食指一搂,就是一大片。而这一大片,也是工具。
晚上有中超比赛。我看那场面,也有点工具化的模样。教练、裁判和球员,是这个游戏的工具。这个工具,又可以撩拨到球迷这个工具。现场的警察和记者,各有功能,当然也是工具。或说俱乐部大佬们和足协首脑是幕后的操纵者,其实未必,他们顶多也就算是比较隐形的工具。这和打仗没两样,发动战争的,和参加战争的,和围观战争的,都是各司其职,扮演着称职的工具角色。少了任何一样,战争就打不起来。这里,很难有反思,很难有大爱,要不这么说吧,反思和大爱,也是依附于战争的一种工具,否则战争怎么看都不像战争。
现在比较关心的是,第六集什么时候网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