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曹操曹操就不到

(2010-01-19 00:42:55)
标签:

杂谈

安阳的曹操墓到底有没有准谱?谁知道呢?反正社科院都被动员出来了,大家也不信。到底谁说了大家才信?谁知道呢?考古学在中国,面临了空前挑战。关键的问题可能是,要说服信仰科学的人们,必须拿出科学的证据。但是,考古学居然就没拿出来。那么,是不是连考古学都跟着吃了挂落了?它是伪科学?

那就动用其他学科吧。曹操的后人要不远千里去安阳贡献DNA,可是,谁又能证明他此去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曹操,而是为了证明自己呢?所以,他被谢绝了。

绕了一大圈,问题又回到了挖墓的初衷上。

中国的考古,讲究“抢救性挖掘”。这是个挺好听的词儿,表示了挖掘的必要性、紧迫性。可是,我一直没弄懂,我们在跟谁抢?刨去盗墓的和天灾,我们好象只是在和自己抢。那么,我们抢个什么劲呢?

所以啊,我想给这个好听的词儿换个说法,叫“拆迁性挖掘”。上海有座文物整体移走,那是在为世博拆迁。北京有好些墓必须要挖,那是在为修路腾地儿。原来说过,中国到处都在修地铁,显然也就需要很多的“拆迁性挖掘”。现在听说又改成全国一起修高铁了——如果这个高指的是架起很高的桥该多好啊,那样我们就不用“拆迁性挖掘”了。顺便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那么快的火车?快真的很好吗?这个世界除了快,就不能给慢留点活口?

周末我进行了真正的“抢救性挖掘”,把N年前诸多三点五软盘里的文档转存到硬盘上。这是一件比较浩大的工程,其中还有近十张盘里的文档,因为物理损伤没有抢救出来,令我抱头而没有痛哭。

完后我用哲学思考教育自己:失去的,就是应该失去的。再完后我打开了几个文档,查验自己年轻时候的DNA,发现:连不失去的,好多也是应该失去的。于是,我把它们永久地存在了硬盘里的一个角落,就像上了一把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