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暴
(2009-11-27 01:07:12)
标签:
杂谈 |
前天,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以前说过,一年365天,日子太多,记不过来。如果都要应付应付,那也感觉生活太过充实了。就像刚才收到短信,今天是感恩节。我是吃火鸡还是划十字呢?虽然这辈子需要感的恩也不少,但必须做点什么的感觉,还是太充实了。
消除家庭暴力日,好象就比感恩节受冷落。大概是因为那两天中国人眼睛都盯着鹤岗煤矿,反正我看媒体上,几乎是忘掉了这个日子。
中国与国际的接轨,不单是中石油们。地球是个小村庄,我理解那意思里,应该包含了更多文化的内容。家庭暴力的引进和推广,在我看来,就是中国和国际文化接轨的一种——当然,暴力我们是古已有之,只是才给“打老婆”找到了对应的学名。
不过,较真地说,家庭暴力,倒不是说专打老婆,也包括打老公,和打孩子、打父母。而且也不专指动手抄家伙,不动手不吭声据说更厉害,叫“冷暴力”。
文化的接轨,比较油价的接轨,可能来得更不靠谱些。就像刚才说的感恩节,如果我连基督和火鸡都不知道,我又怎么能真正去投入到这个雅日子?家庭暴力,在老外那,可能的确是老公对老婆的威胁。但在中国,以我的经验,倒是大人对孩子的威胁,和子女对父母的冷落。中国父母的自私精神,既然可以支撑着他们打自己的孩子;那么如此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父母,当然也就可以忘记对父母的感恩。所以,当家庭暴力被刻意强调成“打老婆”的同义词时,中国父母们正在欣然享受着用拳头管教孩子的乐趣中。这么说,中国人又的确缺点宗教精神下的感恩。
有中国式离婚,有中国式家庭,也有中国式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