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睡衣不上街,评论家能高潮

(2009-10-31 00:54:45)
标签:

杂谈

把睡衣和自由划上等号,是评论家在钓上海的鱼。即便算报复,替民出头,我觉得也落伍了。其实最大义凛然的报复方式,孙中界已经给出了示范。所以,评论家想不OUT,第一,可以学谭嗣同,穿睡衣上街,上面手书“睡衣=自由”;第二,把自己手指剁下一支——哪怕是假剁呢。

但评论家没这个胆识。没这个胆识就说明,他们划等号是假的,连报复也是假的。他们只会怀揣着一摞文明、自由、权利、民主的标签,像张贴小广告的,又像关了一天的宠物,见个柱子,就扑上去糊一张,然后等着大家拍手,再偷偷往自己内衣贴上另一张标签——“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意见不重要,关键是领袖。既然关键是领袖,那么意见当然不重要。这就是今天中国评论界的生存态度。换个简单的词儿,叫装B。在中国,2B是个夸人的词儿,基本等同于朴实厚道。装B就不可饶恕了,装得好是垃圾箱,装不好是大尾巴狼。

就说睡衣这事。在睡衣等于自由的转换里,评论家摸出了两张标签:文明和自由。对于文明,评论家当然不会用它来衡量睡衣上街的,只把它用在了上海市政府身上。不过,关于睡衣上街究竟文明不文明,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自由与否的答案,所以还是需要澄清一下的。还是拿评论家一不留神走了嘴的话来说事吧——在他看来,碰到穿睡衣上街的,会马上联想到是从安定医院里跑出来的。从精神病医院跑出来的人才穿睡衣上街,这姑且算作评论家对上海人民的文明评价,但在评论家的心里,还是宁愿把自己和精神病区分开的。而且他以此申明了,拿精神病做比喻,当然远比上海市劝导市民的做法更文明。不过,上海市民会不会接受这个比喻呢?我不知道。我还不知道的是,上海人穿睡衣上街的确切范围究竟有多大。以我在上海所见,他们虽然穿睡衣上街,但终于没有穿进写字楼和机场。这说明,上海人对于睡衣的功能和适用范围,还是有自己的判断的。我还想知道,现在的上海人,尤其是青年,是不是还像老辈一样,喜欢穿睡衣上街?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什么?我想。关于这些问号的答案,都可以解答穿睡衣上街究竟文明与否。

文明与否之后,才有可能说到第二个词:自由。中国的评论家,特爱拿乞丐说事,说急了,就说乞讨是权利,是自由。靠,可说了这么多年,也没见一个评论家改行乞讨去,或者跟我们说出哪怕一个乞丐的名字。但现在要提睡衣自由论了,乞丐就又成了香饽饽,拿出来说事了。谨提一个建议,拜托评论家以后再论证民主自由时,也有点创意,别老抻着一件事没完没了地说。否则人都看吐了,你的意见领袖还怎么当。

说自由。以我目前看到的,上海市这次关于睡衣上街的动静,第一,是“劝导”不要穿睡衣上街;第二,社区里的标语:“睡衣睡裤不出门,做个世博文明人”。两个信息,证明了一条,上海市的意思,不是“饬令、严禁”,不是不遵照执行就罚款逮捕进局子。这是什么,这就是自由——可以立意劝导,但不强制执行。这比北京市的汽车限行,用法律的方式强制实施,要自由得多。也可能是灯下黑的缘故吧,北京的评论家自己还在甘为坏法下的奴才,却教训人家上海人民应该如何争取自由。

穿睡衣上街,无论喜欢或者反对,也仅仅是个喜欢或者反对的小话题。一见睡衣就激动,马上以自由的名义,怒目圆睁、愁肠百转、欲罢不能、BBBB,以证明自己的觉悟,到头来,不过只在证明着一个很大很假很空的伪命题。天下虽然大,可哪有那么多盘很大很大很大的棋可下呢?收收心吧,评论家,你妈喊你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