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献青稞酒只献哈达

(2009-03-26 01:16:06)
标签:

杂谈

对于05年进藏的回忆,后来只限于山上有趣的无聊,和山下的醉生梦死。这回再去,我已经戒了酒,虽然临走的一晚免不了还得把酒谢主,但其他时间基本没碰杯子。

再前一晚,另一顿官饭上,学到了一句名言,是刚进藏没一个月的挂职干部献给上司表忠心用的——“我就是为西藏而生的”。排除其中谄媚的成分,每一个去过西藏的人,无论是背包客还是出差者,大约内心都会多少有点类似的感叹。他们喜欢那里,来了一次想两次,然后两次想三次,三次想N次,有的干脆不走了,他们这样的,都是为西藏而生的。

我不是为西藏而生的。在山南的时候,人家问我来不来挂职,说沙漠王都给你备好了,我却只能笑笑。组织部的饭局上,又说起这个话题时,我只好认真地谢绝:父母在,不远游。其实游是经常的,远游也是家常便饭,但游而不归,乐不思蜀,我俗我做不来。父母固然是说NO的理由,但另外的私心也有,就是:作为外人,异地的美是时刻存在的,甚至不美的也可以视为美的一种。但若成了常驻,平凡的就都该归于平凡了。美的东西,有几样不是泡泡呢。所以,应该欺骗自己,四海为家那是行脚僧,四海为客才是王道,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回的深度是够了,三个地区十几个县,而且总能坐到不同风格的房子里跟老乡聊天,这样的机会,游人固然不常有,连一般进藏采访的记者也未必有戏。这个深度,对于了解西藏的美,是另一种参照。还背回来一堆书,20几本,六折,内容包含了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现在就放我床头上,假如都看了,假如都没白看,我没准就是半个藏学家也未可知。这就叫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认识西藏,认识西藏问题,两手都要硬。

还有就是感情了。普布拉、普赤拉、小宋、丹增……每次总会有新的朋友名单,就像上次的卓嘎、仓姆拉、桂桑、张东他们,当然还有我的几位兄弟姐妹。这也是游客不常有的际遇,他们只看到了雪山和湖泊,但不认识雪山和湖泊那里的人。说实话,我对景物之美的麻木已经够量级了,真正快乐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来,并非看到景物的瞬间,而是因此按动快门的瞬间。其他的,则全是和人相处的时候。

接了很多的哈达,质量不一,但好象不能因质量断情谊。但自以为珍贵的,比如开幅巨大上面有六字真言的,或者僧侣亲授的,就留下了。其他的,有的过山口时系在了玛尼堆旁,有的则给了车长,让它们继续传递下去。

离开西藏前一天,特意去拉萨河边呆了半天,一半目的是拍水鸟,一半目的是假装安静地留恋一下。正好前晚下了雪,远山上都白了,河边也留着残雪,野鸭们都在发情,叫声古怪而优雅。

这是西藏的三月,缺少绿色,但一点也不缺少美,何况沿途的桃花也都开了。我听说,此时北京都在看《我的团长我的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