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脆皮包裹下的文物回购
(2009-02-11 15:08:31)
标签:
杂谈 |
据说圆明园那两个兽首,终于不拍卖了,而转成私下交易。经过中国80多个律师的努力,和身后无数中国人的叫好,这阵子爱国风潮总算告一段落了吧。但是,这是一场胜利吗?
还是让我们到孔雀屁股后面去看看吧。爱国风潮的背后,不管是拍卖行,还是授卖人,还是中国的收藏者,不过是一场交易的各利益方。爱国、诉讼、叫好,也只是客观上的广告行为。结果是,与这场交易本无利益关系的中国大众,却被忽悠成了被交易方玩弄利用,帮着抬高交易价码的工具。或问,抬高价码是他们的共识吗?回答YES,而且我很怀疑,这类交易,已经形成了一种制度严谨的洗钱牟利的好办法。从这个角度看,转成私下交易,当然不是一场庶民的胜利,因为即便转为私下交易,可依然还是交易,又因为广告的效应已经达成,价码反正已经抬高上去了,现在适时地撤下广告,正是规避爱国后续风险的好办法。对于叫好的人,这叫上一当。
记得北京电视台曾经为买不买回这俩兽首辩论过一回,主买派很动感情,自始至终眼泪汪汪的。看着他们的表情,让我联想起那几只被买回的兽首,它们应该正安静地躺在保利集团的什么地方吧,要不就是借给圆明园管理处展览去了。总之,与回购前炽烈的爱国风潮相比,买回之后的兽首,也仅仅是买回之后的兽首了。仿佛爱国的大业已经完成,而作为爱国的道具,只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当时我就特俗地想,如果现在咱再卖,还会值爱国时候那么多钱吗?这副易碎而可怜的爱国壳子。
听说,即便想全数回购,12个兽首里,有的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就是说,因兽首而掀起的爱国热情,从此也将绝迹。这回的两个,算是谢幕之作了。私下交易也好,回购也好,被熔化了卖废铜也好,障眼的烟雾散尽,只留下了曾经被别人侵略和掠夺的历史痕迹。折腾一番之后,惟一剩下的东西,还是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