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受小沈阳,为什么不能容忍恒源祥

(2009-02-10 23:39:28)
标签:

杂谈

李银河博士说,赵本山的“屁精”是侮辱同性恋。李银河博士又说,除了“屁精”,《不差钱》对小沈阳浑身“委婉”的态度,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也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人对同性恋的态度,从来都是“轻松的揶揄”。

我看这倒未必。二人转里,小沈阳这种角色,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原来一直叫“二串儿”。北方话里,这个名号就很难说是“轻松的揶揄”了。因为它是从“二串子”那来的,而后者最普遍的应用,并不在人身上,而是形容动物,最直接的翻译,就是“杂种”。可见,中国人对同性恋的态度,无论古今,可能与宽容正相反。如果李银河博士在这个话题上,非要弄出今不如昔的结论,就不是历史问题,而是态度问题了。

但是,在宽容这个问题上,是不是中不如西呢,我看倒值得探讨。举个跟小沈阳没关系的例子吧:恒源祥的生肖广告。这个广告我搜出来仔细看了,大概是让中国网络上人神共怒的宣传闹的,我真没觉得有多雷人。当然,我也不相信这些愤怒者,真的都是看着广告买毛衣的主。那么,他们的愤怒,如果是真实的,却是从何而来的呢?找不到答案的话,我只能想象,他们可能都是恒源祥的托,不这么愤怒,谁会来看这广告。比如,我就属于上了他们一当的。

夸张地表达愤怒,自然是愤怒者的权利。但这种表达的背后,是不是也暗含着对他人权利的漠视?起码,在恒源祥广告这事上,人们的“出离愤怒”,已经远远超出了表达权利的界限,而表现出一种绝对的不宽容态度。所谓中不如西的概念,就是指:面对一个你不接受的东东时,一种态度是,尽管不接受,但承认这东东存在的权利;另一种态度是,既然不接受,就完全可以剥夺它存在的权利。这后一种态度,无疑是中国式的,它的潜台词是,在我的意愿面前,只有一种可能性存在,那就是遵从我的意愿。或许大家都忽略了,“我”的意愿,与“你”的、“他”的意愿,在距离真理的距离上,其属性没有任何意义。最简单的换算就是:“你”的和“他”的,也是另一种“我”的而已。

刚看完朋友给我的一套光盘,最后的环节讲了个故事,说伏尔泰说到人生而平等的时候,其实脑子里转悠的,是孔子的“己所不欲”。我是很怀疑这种见好就上的联想方式的,不过,伏尔泰和孔子的话,倒都可以视为宽容的来源。只是,伏尔泰的话,被西人从心里记住了,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话虽然也被后人念念不忘,但仅止于嘴上、书上,而不是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