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
(2008-06-23 21:53:00)
标签:
杂谈 |
京城的动物可能以后要缺觉了。不是因为看欧洲杯,是因为饲养员打算让他们不再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见不得游人。这个想法,已经被张榜登在报纸上,向市民征集主意呢。
今天还跟朋友说起这事——人吃饱了就爱睡觉,但吃饱了就睡容易成胖子。所以大家要么吃饱了不睡,要么睡觉前不吃。据说,这就叫健康。
好在这还没有形成法律,吃饱了就睡的,没人敢把你拉出去毙了。所以,就算不健康,但吃饱了就睡的主儿依然不少。如果给自己找个理由,还可以说是符合自然规律,像动物一样生活。超女的口号怎么说的来着——想睡就睡。
可是我们的老师自己却不能想睡就睡了。它们需要对得起游人的门票钱,即便是自然规律说要打盹,即便可能还是半夜才精神的主儿,但既然身为动物园一员,毕竟也属本职工作,所以不能无精打采,要始终保持热情。眼前出现两个场景:一个是,老虎的脸上居然可以堆出笑脸了;一个是,领导视察,众动物列队热烈欢迎呢,答滴答。
动物肯定是有表情的,我们人很聪明,可以根据自己的表情,判断动物是哭还是怒,还可以按自己的成长年轮,把自家的宠物狗当成三岁孩子而不是更大。
关于人的自我经验,今天有个新闻,说科学家研究出来了,当人受到惊吓时,眼珠圆睁,鼻孔扩张,面部扭曲。这个表情说明,人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其行为会有两种:要么决一死战,要么逃之夭夭。
问题是:我特别想知道一个标准,就是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的,这个标准是什么?有没有可能量化它?是不是不同的人的标准也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范老师的逃之夭夭,是不是就属于这类情况。按科学家的说法,范老师的行为肯定是因为高度紧张所致。但他选择了逃之夭夭,而不是决一死战,他的标准是什么? 出于对情势的自然判断吗?还是天生胆小——老虎和猫的胆子的确不一样大?
说什么也晚了。反正那间教室里没有摄像头,否则我真想看看范老师当时的表情——他应该正是眼珠圆睁,鼻孔扩张,面部扭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