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动中国的价值取向

(2007-12-28 12:39:34)
 

小崔当了感动中国候选人,被质疑,太正常了。换了我也质疑。

人说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这话有理,一般中国人都说话这么有理来着。但几乎没人问:那葡萄到底酸不酸?注意力从葡萄身上被转移到了说葡萄的嘴上,中国人的吵架也从来都是这么有理但没逻辑。

我现在不想说葡萄的事,只说“感动中国”这事为什么不能容下小崔——我觉得这是“感动中国”自己定下的调子,是自己以往的规矩排斥了小崔,而不是我等的质疑。

“感动中国”是个什么东西?

看过以往的几次评选,我简单总结一下,就是:用经典的儒家道德教条对中国老百姓进行传统教育的一堂大课。所谓“经典”,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后选人事迹里都看到“二十四孝”一样的影子;所谓“中国老百姓”,就是这课只开给你们小老百姓看,有钱有势有名的不给听课证,你们小老百姓不但看,还要流泪,然后投票。感动中国?感动你们这帮草民罢了。所谓“传统教育”,其实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东西,直到一百年前,立个牌坊发个匾,就是评选当时的“感动中国”,是一种说教,都是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一种管理方法,而且管理成本相对较低。

所以,这么一看,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连发火箭的放嫦娥的都没有入选感动中国。因为他们不属于传统道德教化小民的范畴。小崔就更打岔了。有钱人向穷人施舍,这不是感动中国的主题,或许放在“感动大款”的时候用上比较合适。感动中国,必须是草民感动草民,穷人感动穷人。这就是感动中国的价值取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求教
后一篇:图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