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滕云
滕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20
  • 关注人气:14,5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士兵突击的成功是韩剧的胜利

(2007-08-13 18:04:58)
标签:

时事评论

蒙过客指点,昨夜基本都在百度的“士兵突击吧”泡着。那的风景像当年的“超女”,是粉丝的大本营,活动自然不少,还有一个好玩的,就是能看到演员也来泡吧,说是他名字上的小头像是绿色的时候,就说明他在,于是粉丝就老盯着那人头绿没绿,一绿,就激动万分。PS:如果粉丝里有红绿色盲,那应该是一看到那人头一红,就激动万分。

《士兵突击》显然是成功了,而且超越了电视剧一般意义上的成功,标志之一,就是进入了百度帖吧的店堂。除了王宝强,一帮陌生面孔也因此红得发紫。表面看,这个剧凝聚了相当牛比的创作班底,从导演一直到作曲,都是《激情燃烧岁月》的老人。但实质上,我认为,又是韩剧的一场胜利——如果韩剧老让不少中国搞电视剧的不舒服的话。

韩剧有个特点,就是把人物刻画成一个面,一个性格,没有矛盾,没有多重,善就是善,傻就是傻,而且一定要做到极致。这不符合中国文艺创作的规矩,但符合观众的胃口,搞了几次自我批评和内心斗争之后,中国搞电视剧的也想跟人家学。可哪那么容易啊,一弄成那样,人物马上萎缩,立不起来了,好象感觉就是原来常说的不真实,所以业内人士指出,学韩剧,是死路一条。

《士兵突击》贼啊,他们依然念着韩剧的成功口诀,却把这口诀念进了军营。军营是什么地儿?就是突出典型性格、夸大典型性格的地儿。在那儿,一切人物都是脸谱化的,都是一个面的,跟我们的社会大染缸不一样(我说的基层连队,连以上跟社会一个样)。这个环境,正是发挥韩剧人物性格刻画特长的最好的实验场。靠,又让康红雷他们赶上了,不知道得气死多少行内人。

据说人民要求拍续集的呼声很高,啧啧啧啧,瞧瞧人家。

下子奖励一个帖吧里突迷创作的钢七连笑话:

 

伍班副将要转去1连,转连前要进行文化考试。 
史今主持考试,全体战友旁观。 
连长事先向小史打招呼说: 
“题目别太难了。给点面子” 
小史欣然答应了。 
考试时,史班长看了小伍一会儿,问道: 
“你说七乘七得多少?” 
伍班副长思良久,结结巴巴道: 
“我想应该是--是四十九。” 
史班长尚未说话,许三多站了起来,恳切地说: 
“史班长,再给他一次机会吧。” ......

 

有一天,史班长,伍班副,许三多一起去买东西。 
他们走到一间商店门口,商店的老板就问式班长:“你要买什么?” 
史班长说:“一包花生。”老板就搬来了梯子,爬到货架顶部,拿了一包花生,走下来递给他。 
老板又问伍班副:“你要买什么?” 
伍班副也说要一包花生,老板就埋怨他为什么不早说,但还是又搬来了梯子,爬到货架顶部去拿,老板站在梯子上拿过一包花生,赶紧问许三多:“你也是要一包花生吗?”许三多说:“不是”,于是老板就拿了一包花生走了下来…… 
老板把花生给了伍班副,他把梯子收好,然后问许三多:“那你要什么?” 
许三多说:“我要两包花生。” ....

 

高连长召集全连开会,发现许三多居然睡着了,火冒三丈地把他叫醒. 
高连长:“许三多你把我布置的战术跟大家重复一遍!” 
许三多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 
高连长无奈:“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 
许三多:“吱。” 
高连长晕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