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敏感。
鸟巢在形式上的创新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被相中就说明了被肯定。虽然这个形式在功能上没有什么意义,但北京北四环边上突然冒出这么一个原来只在树尖上才能看到的大鸟窝,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
这说的是远观。那近看呢,其实并没什么冲击力,你只会看到一堆扭曲的钢筋纠缠在一起。这个美感就很难引起共鸣了。不规则、缠绕、扭曲,放艺术类别里有它们的位置,但在大型体育场馆上,肯定不行。
文化上的新意呢?
就容易敏感了。封闭?戒备?上升到1000米高度往下看,是个什么感受?我是说,不管是不是敏感,这样的东西,只要认真看,总会看出形式之外的东西。为什么大家伙非要变着法儿设计这些形式呢?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形式,它就是一种文化。看不出文化来,就是没文化。
所以,再看鸟巢,多看几眼,就容易敏感。世界杯时,看德国的安联球场,看多了也抱着文化的眼光看,但感受不一样,比较舒服。水立方我也多看了几眼,也比较舒服。所以不是我只戴着有色眼睛看鸟巢,而是鸟巢给我的感受本来如此。
没别的意思。即便是那样,说实话,我也认为人家表达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