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月19日,《人民日报》有篇强文,说的是,遵义县娄山公社基干民兵宗泰有、女民兵许仙碧,为保护集体的40多头耕牛,勇斗金钱豹的故事。豹子强,民兵更强,文章自然强。
强文当共赏,反正我读到这段的时候,脑子里回响的是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的激扬节奏:“金钱豹看见有人追来,掉过头,咆哮着向宗泰有猛扑过来。宗泰有见豹子来势凶猛,扭身向后一闪,抡起柴棒就向豹子打了过去。由于心急和用力过猛,没有打中。这时,凶狠的金钱豹摇尾舞爪,又一次跃起,瞪起铜铃般的大眼,向宗泰有劈头盖顶地扑了下来。宗泰有临危不惧,手疾眼快,迅速丢掉了来不及举起的柴棒,顺势向前一跃,双手猛地卡住金钱豹的脖子。金钱豹拚命挣扎,爪刨尾扫,把宗泰有顶翻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向宗泰有的咽喉咬去。宗泰有机灵地猛一翻身,又趁势将豹子按倒在地上,伸手把凶豹的一只眼睛抠得鲜血迸流。宗泰有与金钱豹翻上滚下地搏斗着,左肩、头部和脸上都被豹子咬伤、抓伤,鲜血直流,但他的双手仍死死地卡着豹子的脖子不放。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女民兵许仙碧赶上来了,她抡起柴棒,对准豹子的头狠狠地揍了两棒。豹子被打得晕头转向,失去了疯狂进攻的能力。浑身是伤的宗泰有,迅速腾出手来,抄起柴棒,用尽全身力气朝金钱豹的腰部砸去,只听“咔嚓”一声,豹子的腰骨被打断了,又是接连几棒,凶狠的金钱豹躺在地上,再也动弹不得了。”
战斗的年代,文章都是火药味。跟敌人斗,口气要硬,换成了豹子,口气也要硬。在这儿,豹子已经不是豹子,而是敌人。还有个要领,战斗是激烈的,敌人不能太弱,要符合一波三折的基本原则。所以,豹子的刻画也因此传神,跟凶残的敌人一模一样。
三十年过去,金钱豹成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说四十头牛,四百头能换来一只野生豹子也干。宗英雄和许英雄,今天如果再看见豹子,那是天大的机缘,美还来不及呢,怎么忍心去打。再打,估计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所以,畅想一下今天的英雄故事,应该是我英勇的民兵与盗猎金钱豹的犯罪分子做斗争,好象电影《可可西里》。
强文虽强,也有毛病。比如豹子食量有限,撑死了吃一头牛。而且豹子不像人,不会干那种吃不了也要都杀死的游戏。所以,保护了四十头牛的说法是错误的,顶多也就保护一头。这要赖编辑不仔细。而至于这样的文风,环保主义者看了是要发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