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有

(2007-02-05 01:44:58)
改错
 

报纸出错率,据说可以容忍的限度是万分之五。就是说,一家报纸每天出几十个错字,是可以接受的事实。而我能肯定的是,中国每一天出版的每一家报纸,是肯定会出一点错的。不信我跟你打赌。上海有个《咬文嚼字》的杂志,就是靠给报纸挑错,活到了今天。

出了错就改,改了就是好孩子。这自然也是报纸的本分。当然了,这个本分后面也蕴涵着赵本山的逻辑——改了再错,错了再改。无穷尽也。

虽然事实如此逻辑也如此,但办报纸的好象并没想开。一般而言,出了错,总是脸面上过不去,所以不愿意直接承认错误,顾左右而言它的时候多。要么用“应对方要求”的方式遮丑,要么干脆假装看不见。读者如果有心,没事可以看看各报的纠错栏,你可以读出哪家还算态度端正,哪家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

1977年的 224,《人民日报》有篇《注意核对消息的事实》。文章不长,我抄录于下:“编辑同志:

    人民日报一九七七年一月二十七日第三版刊登的《国营农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一文中关于广东省国营农场的报道,最后一句说:“去年全省除一个农场稍有亏损外,其余的农场全部有了盈余,全省各农场去年给国家上交利润六百多万元。”

    这段报道是不真实的。就湛江地区的国营农场来说,就不只一个农场有亏损,有个别农场亏损还很大,不是什么“稍有亏损”。全省给国家上交利润数我们不清楚,仅就湛江地区的农场给国家上交的利润,就比文章所说的数大五倍多。

    我们希望你们注意核对消息的事实。

          湛江农垦局计划处”

向《人民日报》学习。不仅应该学习他们闻过则改的态度,而且还应该学习他们客观全面的编辑原则。仔细看,这篇来信里,指明了两个事实出入,一是亏损农场的数量和程度;二是上缴利润的数额。而重要的是,湛江农恳局提供的新事实中,虽然事实上是真实的,但逻辑上是相悖的——亏损的农场多,自然上缴的利润少。那么,作为编辑者,是应该尊重事实,还是尊重逻辑?

别小看这事儿。一般而言,办报纸的喜欢按逻辑行事,如果事实违背了自己的逻辑,那九成编辑都会拿自己的逻辑指导事实。那么,这样的报纸还会客观吗?

所以,仅此一点,今天的不少报纸,应该向30年前的《人民日报》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成人礼
后一篇:幸福像花一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