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对北大如此苛刻

(2006-08-01 23:45:33)

今年北大点儿背。

到底是一流还是二流?该不该谢绝公众参观?假人才说是真还是假?

一堆问题劈头盖脸砸来,北大赶紧招架。

突然想到,如果天天有人这么跟北大较劲,北大可怎么办啊?有点儿成心啊,肯定背后有黑手了,我想。

不知道算不算流年不利,北大要不找算命的看看吧。

如果北大一碰这事儿就这么惊慌失措的,那它就必须从这种经常性的质问和埋汰中学点儿东西。习惯性惊慌失措,或许正是北大的冤家看准并希望如此的。

这个先不猜了。现在说的问题是:为什么北大这么招人“恨”?

这的确是个问题。北大老师圈子里名角不少,但北大好象很少利用一把。为什么不把他们都绑一块儿开个半天会,出出主意会会诊呢?

我自己的看法,大约有两个因素导致了北大今年的点儿背。

第一个原因:

在公众的潜意识里,北大被认为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对公共资源的议论和批评,特别是在北大方面不屑于甚至反感这种议论和批评时,公众就很容易变成“恨”北大。这也算是中国人的常情了,凡有我一份的,我就有说话的份,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不让我说话,那我就一定要说话,而且是坏话。等到大家都说这东西坏话的时候,大家的内心里,也有了一个变化,就是已经不把这个东西当作自己的了。

北大现在就成了这样。本来是公办教育,多大的教授多牛的知识分子,也是纳税人的钱养活的——每个人都有一份。但这个概念实在没有被北大接受——甚至在一轮又一轮的争吵中,北大的老师们倒越发强化了北大就是他们家自己的这个对立概念。一边越骂越生气,一边越反击越封闭,一个原本可能并不突出的矛盾,却被夸张地放大了。我发现,好多争论,其实开始都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腹诽,甚至还是伪命题,但到争论起来时,已经变成血乎呲啦的“像男人一样战斗”了,虽然战斗的理由依然没有成立。

第二个原因:

简单说就是名人效应。

北大是明星,已经脱教入娱,或者说成了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公共形象。既然如此,那么,比照一下今天中国名人们的被关注度,以及被关注时所受到的一般“优待”惯例,就可以想象出北大不可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当然,这种被关注,也并不意味着北大可以撒娇、嗔怒、暴跳如雷,因为名人的义务里,就有这么一条,就是承担为民败火、满足公众制度性发泄情绪的义务。

不管怎么说,做了明星,虽然不一定就是好事,但以北大的底子,好的坏的明星效应,都该扛得住。关键的是,在被公众这么关注的时候,在被大家议论纷纷甚至千夫所指的时候,北大要有北大的风度。这个风度就是,踏踏实实地办学,并虚心检讨自己的行为。

说到底,北大不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既然这样,自信的北大应该会有真正自信的表现于大家面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