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报》今天的副刊发明了一词儿,叫“同楼寻爱”。
就是关于北京城里泡妞问题的一个新发现。
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有因为开顺风车泡上妞的,有住对门儿泡上妞的,有还没交房就在社区网上泡上妞的。
我个人以为最后的泡妞比较麻烦。俩人都买了房,又都没交房。没交房时是没房,急;等一交房就是两套房,又淤了。
关于“同楼寻爱”,事实远比报纸所举的例子要宽泛。比如猫那天博里说的,同一写字楼里的,吃饭电梯上厕所,低头不见抬头见,眉来眼去勾搭成奸,也可以算做“同楼”泡妞或者被泡的案例。办公室恋情一般风险大,但国贸大楼里所有公司的员工集合起来的恋情几率就高多了。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就这么干的。
说来可怜。今天的城市男女,生活工作,都在钢筋水泥里。泡妞这么一浪漫的事体,也就不得不寄生于钢筋水泥。泡得顺手的还好,不顺手的话,也就只好急得撞墙玩了。戏出儿里唱“花为媒”,这日子恐怕以后越来越少,小白领们只能冀望于“楼为媒”。
可怜之外,也有值得安慰的。
一般人种这事儿,主流的说法叫杂交优势。一个广东的和一个黑龙江的杂交一把,理论上下一代就比俩广东的后代要质量高。这个地理上的距离意味着血缘上的距离,越远越好,最好中国男人都娶非洲老婆。
“同楼寻爱”就有这么一优点。
基本的前提是,写字楼里的也好,当房奴的也好,年轻白领里,大多是北京的一代移民。就是说,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血缘距离远,从优生的角度看,泡妞再科学不过。
可我还是担心,这种杂交优势能挺几代?二代我估计还不至于品质降低,但三代四代之后呢?所以,为优生计,我建议在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凡打算要孩子的青年男女们,都应该树立这个意识,你们俩这代既然实现了远距离杂交,那么你们的下一代也争取这样。比如你俩是在北京认识的,那么你俩的儿子怎么也得找一不近于南京的地方的丫头。至于操作性嘛,我建议从儿子上中学起,就每年暑期组织他去南方旅游,直到他有艳遇为止。低成本的也有,众博友在这里也别闲着,都做点儿说媒拉纤的工作。这可不是多管闲事,这是对祖国负责,很光荣。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由官家出面,制造经常性的人口流动,最好形成制度性流动,十年一小流,五十年一大流,既活跃了市场,也保持了人种繁育的杂交优势。
前两天有人在博里为自己的同胞发感叹,叹中国人咋就这么没出息。
今天说到人种,我就从人种学的角度弄个猜想,对不对的,仅供学者参考。
我觉得,中国人的人种已经老化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我们的进化能力开始降低了,放慢了,进化的空间不大了。我在另博里说过,横向比较,中国人似乎更像我们人类想象中的“人”。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可以牛逼,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危机——别人进化的空间比我们要大。
这没办法。我们中国人,历史悠久,据说文化从没断过。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扎堆儿在一起的年头太长了。而我们又不属于开放性强的人种,基本就圈在这东亚大陆里面,再加上人多,自己跟自己使劲生,很少有勇气去杂交。所以,像汉啊唐啊元啊,可能存在的优化机会也被我们浪费了。可惜啊。
好在全球开始一体化了,中国的人口流动也得到了起码的尊重。表现在这个话题上,泡个洋妞已经不算新闻了,“同楼寻爱”则是流动的美好写真。
这么一说,我们又看到了希望。
只是还要加强宣传——前面举的“同楼寻爱”的例子里,就有一对儿,楼倒是同楼,可居然又是老乡,泪汪汪地结合在了一起。我看到后,非常气愤,非常郁闷。这不与我的优化说南辕北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