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下惠乱还是没乱

(2006-07-18 23:08:27)

老柳到底乱还是不乱?

答案是这样的:古人说了不算数,今人说了才算。其他的今人说了不算数,他老柳家的后人说了才算数。

要按我理解,老柳当年那事儿,最值得研究的应该是乱的前提,就是到底坐没坐怀?如果坐了怀,以我的常识判断,没有不乱的,或者说乱才正常,乱得有理。没坐怀的话,隔老远咸一句淡一句地聊一宿,顶多相当于视频聊天,别说老柳了,滕云也能不乱,他也就没这么大名气了。

当然了,从考据的角度看,老柳家有待挖掘的故事还很多。比如老柳家的后代、“著名姓氏研究家”柳哲,不但把这个不乱的故事给颠覆了,还鼓捣出一套老柳家的家谱,还有一幅老柳老两口儿的画像。

然后就是研究结果:

第一,   老柳和老伴儿有“夫妻相”。都是“圆脸,较为富态,长眼,有着明显的下眼袋,而且嘴巴较小”。

第二,   柳下惠夫人很贤淑。说老柳坐怀不乱不是因为夫人太美丽的缘故,而是须句氏老太太以端庄贤淑而著称。

第三,   “坐怀不乱”疑是编造。因为“最早提及柳下惠坐怀不乱故事的是《孟子·万章下》和《荀子》。但《孟子》中也说是道听途说,并非亲眼所见,而且具体细节并不明晰。”

哈哈哈哈。

“并非亲眼所见,而且具体细节并不明晰”。我们可爱的专家啊,你真是太可爱了。您要“亲眼所见”了,那老柳同志岂不太大意了,也太没面子了?而且啊,那传说里,从来都说这是俩人之间的事儿,没听说还有个听窗根儿的啊。

至于“细节并不明晰”,我保守地估计,是因为那个时候,相关文学种类和描写手法并不发达的缘故,写字儿的还不大敢写,不像今天是个人就可以来段香艳文学。我们的老辈儿,能写出“坐怀”俩字,已经是做了半年思想斗争了。

我没辙,真得佩服研究者严谨的考据态度。我突然感觉好象回到了大清年间的文人堆儿里,鼻子里充满了腐朽的味道。但这毕竟是今天的事儿啊,是网络时代的21世纪啊,我刚才分明就是用复制粘贴来回几遍把这些“成果”呈现出来的。

好象有一种说法,说中国人从来都是尚古的,尊重祖先,崇尚历史,是个光荣传统。

真是这样吗?

早些时候,已经有人发明了孔子的标准像了,我从此知道了,孔子也可以成为中国人赚钱的机器。现在又冒出个老柳的夫妻像,还把坐怀不乱来回考证了半天,我因此又知道了,老柳这个正人君子也可以成为中国人赚钱的机器。

其实,拿他们赚钱恐怕已经算好的了。

你没看见吗?好多人还要拿孔子和帐子仪PK呢?随便弄俩博客的标题,要么是“看苏东坡白居易们如何把名妓追到手的”,要么是“一百个孔子裸奔,也顶不上一个超女”。

轻贱自己的历史,调戏我们的祖先,也算是今天中国的一个特色吧。

包括我前边的那些描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