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把大师封给张中行

(2006-03-01 12:32:33)

木木博文说,给张中行封大师名号不妥。

我同意木木的观点。

但是,我还是同意把大师的名号给他。

理由呢?

藏在一个博友的反感之辞里——他(她)说:难道非等人没了,才想起叫声大师?

虽然反感,但事实还真是这样。

我们可以揣摩一下这个大师名号的来路——我说的是媒体和文化界的心态。

简单说,碰上张老过世,大师的名号再不给出去,等过十年八年,恐怕想给出去的机会还就没了。

这建立在一个前提下。中国所谓大师级的人物,特别是国学这个本来就属古董级的领域,的确已经凤毛麟角。而随着大师级人物的日渐陨落,这个领域存在的希望其实也就很渺茫了。

办俩国学班,显然是延续国学的一招儿稻草技,而赶制大师之冠,则是更真实的现实感喟。

所以,封大师名号的后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是悲叹。

张中行之走,无异于又给了文化人一次感怀和哀伤的机会。

另一个前提。

可能中国以后呀,出音乐大师、美术大师、建筑大师、管理大师、营销大师、表演大师之类的机会不少,但出文化大师的机会估计没有了,起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因为中国今天的土壤不适合培育文化大师,而更合适栽培市场味道更浓的大师。

这应该不难理解。随便问一大学生,还有愿意做学问的吗?特别是还有愿意做训诂那种学问的吗?

没有。没有不是错。什么年代就该做什么事儿,凡人识时务为俊杰,个人选择即理性选择。

但是,文化这块儿地就荒着了,这也是事实。

明白了事实的基础上,大家心有戚戚,借故人之去感怀一把,以大师之名立个纪念。正是他们应该做的。

所以,争论张老是否够大师资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找到了一个机会表达一种寄托。

我说的仅仅是国学这块儿,可不包括其他领域。比如经济学领域,那可是显学啊,好多人都觊觎着大师的座位呢。要封经济学大师,我们可得把眼睛瞪大,严格过筛子,别让骗子晃了眼。

起码现在看,中国还没有经济学大师。以后呢,我觉得也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国有贵族吗
后一篇:天暖和了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