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逮机会去了趟陕西周至的金丝猴保护区。那儿有一千多猴子,其中一群现在由人工投食喂养,每天到点儿撒些玉米、苹果什么的。这群猴儿大约有七八个家庭,投食的时候,进食次序是按各家公猴的战斗力决定的。如果“弱势群体”饿急了想先吃,那肯定要遭到其他家庭的攻击。可怜那个最弱的家庭,仅有5只,别人都吃了快俩小时了,他们家还在远远的树梢上坐着。
不过,以我在现场观察的结果,即便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争斗厮咬还是不断。
保护区的人告诉我,如果不投食,就算食物紧缺,猴子们倒是各有地盘儿,相安无事。
顺便说一句,投食是由某大学的科研小组搞的,目的是为了近距离观察。其中,就有个美国妹妹,手持一长杆的麦克,端坐在猴群里,专门采集猴子的叫声。
凡群居动物,只要生存空间小了,就要互相争斗。而且这争斗跟食物的紧缺与否关系并不大。把这道理放人身上,一样适用。
比如我们常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是生存空间变小的结果。而这种竞争,虽然不是猴子的直接厮咬,但我们形容起竞争来,缺喜欢用最血淋淋的词汇。这是一种心理上对竞争的真切感受。
不过,仅仅心理上的感受其实还不够,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动物里的一员,所以应该遵从动物界的规则,活得更像动物些。
仔细想想,虽然说我们身边天天全是人,拥挤得你都快喘不过来气了,但你真正认识的有几个?除了亲朋好友,还有你那几个有限的“圈子”,你都可以掰着手指数出来你一辈子能认识的人来。
这也是一个前提——你生活在一个超级挤压的空间里,你有一种强烈的动物属性,你需要攻击和争斗,但却无从施展——冲着亲朋好友下手总不行吧(别说,也有,但还少)。
动物属性里还有一条,就是不能把自己憋坏了。人也一样,证据是,虽然有法律限制着,但总有违法的人。所以,你的攻击性还必须释放出来,就像猴子们从来没有考虑局气与否那样地释放出来。
那怎么办呢?
于是,包括作为代言的媒体,我们就发现了陈凯歌、胡戈、宋祖德、李宇春、朱军,今天刚看到,连郭德纲也被抡上了。这些人就是可以满足我们动物攻击性的一群同类。我们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他们进行具有人类特色的动物性攻击。
与以往不同的是,原来我们很少拥有攻击的载体——在饭桌上骂几句,那几只耳朵显然不能完成骂的效应。现在好了,有网络了,有BBS了,有博客了,都是好的载体,都可以起到声飘万里的作用。
于是,才有了这么多网络上的战斗,才有了比动手还凶狠的战斗。
也搭上中国人最多。所以,中国人肯定是最爱打架也最能打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