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毒”木廊桥(图/文)——上篇

(2011-10-27 08:53:09)
标签:

文化

木廊桥

冬雪中流

美人

                                            

宋代,中原地区曾经有过“走廊”样式的桥,桥身、桥面、桥爿,包括桥上的顶,都是木头的,接头处看不到一颗钉子。有些也很讲究,桥面两边有“长凳”,顶上有“屋檐”,屋檐上有“龙”。这样的桥建在小河或者溪流上,中国的北方叫“木桥”,南方叫“风雨桥”,更多的时候叫“蜈蚣桥”,叫了几个、十几个世纪。

美国也有这样的桥,叫“廊桥”,就算横跨的是小水沟,也叫“廊桥”,像“罗斯曼桥”,建了也不过100多年。但是,人家要浪漫,于是缠绵悱恻,演绎“廊桥遗梦”。“廊桥”这“梦”做到中国的时候,那些隐藏在深山里,几乎是外国木“廊桥”祖先的桥,还被“蜈蚣”、“蜈蚣”地叫着。

http://s4/bmiddle/46830b41hb03da95e5be3&690图一、这就是“蜈蚣桥”。“蜈蚣”是有脚的,而这桥的脚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骨髓里,正踏踏实实地站在中国的秀美山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自拔,也是一种强大!(图/中流文/冬雪)

追本溯源,中国本地“廊桥”这名字,竟然是1996年11月12日的《中国摄影报》成就的。这天的报纸上,最先刊登出“廊桥”俩字,从此把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了。其实,这些精美的,长得像走廊的桥就是浙江省温州地区泰顺境内的“蜈蚣桥”。“蜈蚣”改“廊”,也算是在跟国际接轨。

中国人做事,很有意思,只要跟国际一接轨,就得嚷嚷。

一认真,一仔细,敢情咱中国这些“蜈蚣”还是世界桥梁建筑历史上的奇迹,够“毒”吧?这些古廊桥的奇异之处不但在年代久远上,还在力学的运用、对接的精巧、设计的人性。以及贯通着千百年前工匠们的智慧、审美与思想,和当时人们日常生活里的喜怒忧乐,统统地凝聚在桥里,横卧在清波之上。

千百年来,过来过去的人坐在桥上,歇歇脚,气喘吁吁地看看上游的水;再,气定心闲地一扭头,看那随水而去的阳光悠悠然然,想也是惬意夹杂惆怅的心思了。这时候,个别多愁善感、心怀情义的人,免不了要叹口气,拍拍心上的风尘,站起来继续赶路。

继续赶路,这才是生命里最要紧的事。

事情就是这样,有意识和无意识,都在因缘里。就拿我来说,假如没有离开北方、离开中原,就不会离“廊桥”如此之近;假如不知道“廊桥遗梦”,我也不会对“廊桥”这么敏感与好奇。

 

http://s2/bmiddle/46830b41hb03d45396b81&690图二、当初拍照的时候,只是很随意,并没想什么特别的发现,也没想要什么效果,只是为了帮助脑袋把“路”上的景象记忆得长久一些。可是,等到静心回味的时候,突然觉得,这照片有了象征意义。其实,这是一个隧道的出口,里面是暗的,外面是亮的。那亮的地方,就是“太阳”,就是方向。(图/中流  文/冬雪)

2

去看廊桥的那天,有些阴,有些风雨。

偶尔,露出点阳光,很像老天看到某个可笑的人或景,微笑一下。凭人类的智慧,这一下“微笑”,就足够人们回味、思想一辈子了,我想。而我要看的“木廊桥”,经过日月照耀、风雨涤荡,剩下的精髓怕是深深地扎入土地,甚至人心里了。这时,去看那古老的桥,一定要怀着古老的心情,才可听清桥面上人们世代经过的脚步声,是怎样咚咚咚咚地响。

车在山路上,绕啊绕的,钻了山洞,出了山洞,再出,再钻。这车子,很像无知女,更像风韵不存的老无知女,扭来扭去。路边的人间烟火越来越少的时候,眼前是相对的静谧,突然就有些惶惑的感觉溢满心头。

我知道,已经到泰顺境内了。

                                              http://s12/bmiddle/46830b41hb03d7174779b&690图三、转个弯,就是浙江泰顺境内了。那美丽的木廊桥就隐藏在水上、树阴里,静静地等我来。(图/中流  文/冬雪)
    

资料上讲,泰顺这地方,是浙江省最南部的地方,和福建省只隔着一座山。这也是浙江省内开发最晚的地方。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决策的人中存在着大量的无知男,比如“开发与破坏”,就几乎成正比例。既开发又没有破坏,到底行不行,我懒得去叫劲,把这“叫劲”的事留给后代人吧。至于泰顺“开发最晚”,敢肯定,坚决不是因为这里存在着世界上最老木廊桥的缘故。就像写这篇文章,是看到泰顺要“开发”,据说已经拆除了几座古桥,但这也只能是促成本文的原由之一。

事实上,泰顺境内,木结构古廊桥,保存完好有模有样的就有32座之多。其中,号称“最美的廊桥”——溪东桥,在泰顺的泗溪镇。跟这桥同时代,又差不多同“村”的还有一座,同样有着“最美丽”的称号,甚至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美名,叫北涧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因跨北溪之上,故得此名。北涧桥和溪东桥,在当地称为“姊妹桥”,两者距离很近,样式基本相同,恐怕是同一个非常讲究诚信与美的“包工头子”所建筑。

建成的那年,是1675年,也即清朝康熙十三年。

北涧桥的美,在行走的路边、边上的景。

从温州到泰顺境内,不用到泰顺县城区,北涧桥就在半路上。可以想象,一条马路靠着山,山的对面还是山,两山的山脚相对着,伸展开,形成大片的平地,大片的水,远远看去,高出水面20多米的这廊桥,就像“新月出云”、翘首期盼的美人。

江山易得,“美人”难求。

 

                       (未完,接下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830b410102du2i.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