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邮收费,真的是网站救命草吗?

(2006-04-26 20:51:19)
分类: 科技教育·IT业

电邮收费,真的是网站救命草吗? 

 

  雅虎和美国在线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电子邮件提供商,两家公司日前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推出一项特殊的服务:向电子邮件发送者收费,收费标准是每封0.25美分至1美分。分析认为,此举“改变了互联网的经济意义”,因为它将对邮件的发送者,而不是接受者收费。

 

    期望过高是失望

 

    虽说此举意在“减少垃圾邮件的传送”,但“增加收入”未尝不是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目的所在。进入2月份以来,各大互联网公司陆续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的业绩都不如预期。

 

    世界最大的网上零售商亚马孙在22股市收盘之后,发布了去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的季度销售额虽然同比增长了17%,达到29.8亿美元,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43%,仅为1.99亿美元。这一结果导致亚马孙股票价格在3日一开市便狂泻不止,跌幅超过了10%

 

    互联网搜索霸主Google的股价21也遭遇滑铁卢,跌幅一度达到12%,原因也是去年其第四季度财报欠佳,难以支撑此前一路狂涨的股价。

 

    市场竞争加剧,运营成本增加

 

    虽然这些互联网公司利润不如预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相同的一点在于市场竞争加剧。分析人士指出,亚马孙利润下挫的原因在于其为吸引新客户,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推行网页新技术和新服务,特别是免费送货服务范围的扩大增加了运营成本。而Google业绩未达预期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国际化步伐过快,而收入并未与成本同步增加。据报道,虽然Google业务遍及全球,但其营运收入的3/4来自美英两个国家。

 

    显然,在经历了“大把烧钱”的幼稚阶段后,投资者和股民对商业网站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吸引眼球的点击率”,而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利润了。

 

    赚钱手段各有侧重

 

    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互联网上的网站,恐怕一点也不为过。这些网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侧重宣传和沟通的政府网站、组织机构和某些企业网站;而一切以赚钱为目的的网站,都可称为商业网站,包括所谓的门户网站、新闻网站、零售网站、拍卖网站、游戏网站和各种各样的专业网站等。

 

    正所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商业网站不管推出多少免费服务,其最终目的都是赚钱。国际上通行的网络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平台:交互平台(通信、交友、娱乐)、媒体平台(信息发布)和商务平台(支持各种交易),每个平台又可细分为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Google、雅虎和亚马孙等大型网站的收入来源早已多样化了,很难一一列举。不过,这些网站的赚钱手段各有侧重,根据收费的具体类型,大致包括以下收费项目:

 

    1.广告。广告几乎是门户和大部分网站的生存法宝。不同的网站可以根据自身受众的特点,吸引不同的广告商。

 

    2.信息内容收费。收费模式有3种:新闻和信息内容打包向其它网站或媒体销售;用户付费方能浏览网站;用户付费进行数据库查询。

 

    3.服务功能收费。此类收费适用于门户网站和专业咨询类网站,主要收费领域为:电子邮件、主页空间、租赁服务、内容定制、专业咨询、网上业务。

 

    4.电子商务。主要还是B2CB表示商家,C表示消费者)、C2CB2B,其中B2B主要还是卖会员费,C2C主要是收取交易中介费,B2C则可直接收取相应利润。

 

    5.搜索竞价。如Google和中国的百度,通过卖关键字出售搜索页面上的位置资源获得收入。

6.移动增值业务(短信)。虽然这项业务在欧美地区并不普及,但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却很发达。门户网站、娱乐性网站及专门为短信提供内容服务的SP是主要的受益者。

 

此外,网站还有很多获利方式,包括付费游戏、网上咨询及教育、网上社区及交友等。实际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的赢利模式正在向立体、纵深方向发展,很多新的赢利模式也在不断出现,如近来最热的博客网站,其收费模式就在探讨之中。

 

    整理:雪浪天

 

 

 相关新闻

   

·网站“免费午餐”面临考验

·各搜索网站纷纷扩容图片数量

·阿里巴巴网站打赢首起“短信网址”争端案

·中移动小捧移动博客博客网站摸到盈利门道?

文章引用自:http://www.qgz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