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社会文化·观点 |
一桩婚姻,结下一份北上千里之缘
转眼间,年届27岁的李丽姣在平田小学已经呆了五年。当地农村像她这样的大龄青年,有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为了这事,母亲没少为她操心着急。可李丽姣倒不急,整天跟个没事人似的。有时给母亲逼急了,她就说这辈子不嫁了。其实,她是放不下那些孩子们,同时相信属于自己的那份缘还没到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李丽姣把大好的青春献给了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在平田村那片巴掌大的土地上,一年到头见不着几个生人,她哪里会有更好的选择。为了那些穷孩子们能够多学点知识,她才耽误了自己的终生大事啊。
那时候,李丽娇常看的《女性天地》杂志上面有鹊桥征友的信息服务。开始时不太在意,后来看得多了她试着把自己的资料寄去了。没想到,她真收到了杂志寄来的许多交友信息。李丽姣从中精挑细选了一名叫白坤的退伍军人,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不久,那位军人回信了。他介绍自己高中毕业,安徽阜阳人。从某部工程兵退役后,来到首都机场某搅拌站做了一名合同工人。通过书信交往,李丽姣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热情爽直的小伙子。他不但写得一手好字,还很有文学细胞。终于,李丽姣决定利用暑假到北京会他一面。
1996年8月,李丽姣从柳州坐了两天三夜的火车到了北京。出站后,她看到白坤与照片上判若两人,衣服和鞋倒是换了,头发梳了却沾了一层灰土。总之,第一印象李丽姣感觉坏透了。白坤很尴尬,他说工地上的活很紧张,他还是临时请假出来的,希望李丽姣不要介意。听到这番解释,李丽姣也不好再计较什么,便随着白坤去了他住的地方。那一次,李丽姣在京逗留了20多天。
1997年2月,利用春节时难得的休息时间,李丽姣同白坤在老家象州县水晶乡登记结婚了。一个月后,她随丈夫第二次来到北京,落脚在首都机场丈夫白坤的职工宿舍里。李丽姣是个闲不住的人,来京不到一个礼拜,她就到天竺镇一家生产编织袋的塑料厂打工了。在工厂每天上班八小时,实行流水作业,吃的是北方习惯的面食,这些都让李丽姣感到很不适应。呆了不到两个月,李丽姣就辞工不干了。
李丽姣闲下来后,看到丈夫每天做活养着自己,她心里感到过意不去。1997年5月,李丽姣来到东直门某培训中心报名参加了电脑培训。她想学成后就去应聘做一名打字员,好歹有个糊口的营生。
到了8月,李丽姣已怀有七个月的身孕,但她不顾丈夫的反对从批发市场批回一些小商品,来到机场生活区老年活动中心的街边摆起了地摊。仅过两天,李丽姣就注意到有个十来岁的孩子每天同她一样出摊。她便问那孩子为什么没有读书,孩子嗫嚅着说家里穷没有钱去上学。李丽姣听到这话心头一酸,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于是,她心里暗暗有了主意。
那段时间里,每天早晚在街边都能听到一个孕妇叫卖的声音。路人经过时都不禁对她多看上几眼,出于同情有些人干脆扔下钱不要东西就走了。碰到这样的顾客,李丽姣只有眼含热泪一连声地道谢。大半个月过去了,李丽姣拿出辛苦攒下的三百多块钱,一分不剩地交到了那个摆摊孩子的手上。她让孩子赶紧找个学校读书去,不要再耽误时间了,孩子感动的当场给李丽姣跪下磕头。
1997年11月4月,在首都机场一间民房里李丽姣生下一个漂亮的女儿。她给孩子取名叫白露,
寄寓孩子如同露水般悄悄在夜里滋润着万物生机。生下女儿白露后,除了婆婆来京照料她做月子外,她没有见过双方家里的其他亲人。好不容易挨到过年了,她也不能回家看看。因为丈夫一年到头挣点辛苦钱要供养她们母女俩,实在经不起一家人在来回路上的车费折腾。
采访/撰稿:雪浪天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m/qgz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