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足球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分类: ●流行时尚&激情球评 |
今天的很多体育媒体都在评论昨天晚上(01/25)的亚洲杯半决赛日本VS韩国,说它是本届亚洲杯决赛阶段
唯一一场具有世界杯水平的比赛,而作为一名有21年球龄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具有世界杯水准的比赛,
而是一场具有世界杯1/8决赛水准的比赛!
年轻的日本队凭借沉着的控制和犀利的进攻,终于把由老中青三结合的韩国队挡在亚洲杯决赛的门外,
这是一场技术流的胜利,这场比赛让朴智星带着遗憾离开韩国队,也让自称亚洲一哥多年的太极虎延续着
51年未能摘取亚洲各项顶级国家队赛事头名的尴尬。
1990年之前,无论是男足还是女足,日本队遇到中国队几乎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儿,但是在1990年日本足球
职业化实施之后,1992年的第十届广岛亚洲杯上,完全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日本队改变了我们对日本足球的认识,
三浦知良、拉莫斯、北泽豪为代表的新日本足球也给了风头正劲的施大爷带领的“施家军”当头一棒,
3:2的比分同样把中国队挡在了决赛的门外,那场球就有高洪波…
那个年代,我们只知道三浦知良是从巴西留学回来的,拉莫斯是个加入日本国籍的巴西人,日本的J联赛中
有诸如莱昂纳多那样的大牌在淘金、日本足球是那种巴西风格的技术流派…
然而,盲目的中国足协抱着“头痛医头”的方针,让朱广沪把年幼的李金羽、李铁、张效瑞等带去巴西深造,
1994年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拉开大幕,我们的职业化联赛中也有一些巴西的三流球员在淘金。
几年,十几年,二十年过去了,日本足球的俱乐部队、各级国家队已经了一套严谨、精密的战术风格,
细腻的技术独霸亚洲,而我们依然徘徊、甚至逐渐退步到亚洲三流。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足球出现了众多让中国乃至亚洲吃尽苦头的球星,前圆真圣、城彰二、中田英寿、
中村俊辅、小野伸二、稻本润一、本田圭佑、香川真司…
我们到底和日本差在哪里?凭借多年对足球的理解和总结,把我的观点逐一列出,供广大球迷朋友笑骂评说。
首先,日本足球的成功是日本民族优良民族性的完美体现。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最讲求团队合作的国家,不强调个人、只重视团队和整体的能力,日本队在比赛的
时候没有大牌与白丁的分别,每一名球员都是以一种谦卑的态度去更多和整体贴进和结合,形成具有他们信念
的“大和魂”的凝聚力去击溃对手。这一点,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可以做到,德国和日本。
为了不招致来更多的叫骂,我不会过多的评价中国足球的本质,不过这几天各主流媒体和广大球迷朋友
就球论球的完全被日本足球的几场精彩比赛而折服,少了对日本人的恨,更多的是一些羡慕与嫉妒,
也许这就是足球无国境的魅力吧?!
其次,日本足球的成功是理性分析、量身设计的高品质足球。
处于东亚的日本,根据亚洲人种的身材普通、反映敏捷的特点,放弃力量而是坚决选择技术足球和整体足球
的战术,经过多年的精雕细刻,MADE IN JAPAN的细腻技术和流畅的的配合已经独步亚洲、甚至挑战世界。
我们都承认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球队是西班牙的巴萨,其实在人高马大的欧陆赛场,为什么梅西、哈维、
伊涅斯塔、佩德多、比利亚这些小个球员为主的巴萨可以称雄世界,就是这种避免直接一对一身体对抗而是
采用精密技术的整体足球的胜利。
再次,日本足球的各级联赛机制和职业化的转会输出机制是成功的必然。
日本国内的青少年球员是几十万人的单位来计算,日本国外的巴西至少也有几万的留学小球员,肥沃的足球
土壤再加上日本足协务实的态度和严格的各级联赛管理,优秀球员的诞生仅仅是时间问题。把优秀的球员
输送的欧洲的准一流乃至二流球队锻炼,以主力身份迎接五大联赛的锻炼,这种作法比我们把马明宇送到
意甲和李纬锋送去英超、周海滨送去荷甲坐板凳要务实很多。
和日本足球相比中国足球幼稚得可笑,亚洲杯赛前讨论国足是亚洲二流还是三流、讨论李玮锋是否应该回归、
低调的称亚洲杯是练兵,赛后回来淡定的给自己涨了工资、并且很自谦的说打得不差、大家水平都差不多…
与具备微机意识、忠诚于团队整体的日本队相比,
我们的盲目自大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真正阻碍我们前进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