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的副作用

(2012-05-21 10:00:29)
标签:

网络

it

副作用

杂谈

分类: 杂谈

历史上任何技术革命都伴随其相应的副作用,网络(或者更笼统地说IT)也不例外。

 

人类不断创新大致基于两类理由。一是新技术对人类总体贡献要远大于其带来的损失。每年全球交通事故至上百万人死亡上千万人受伤。但如果没有汽车,每年因为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的人数可能大大超过交通事故。

 

第二类理由或许是人性更真实的本能反应:为了活得更滋润(因为我不会是那少数被压死的)。人工流产也是一个道理:牺牲了小生命,大的生命就不会因此走下坡。

 

从蒸汽机的工业革命,到个人电脑计算机革命,到网络为主体的信息革命,都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然而每次改变,都同时经历了越来越严重的副作用,网络的副作用可称史上之最。

 

对比一下工业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不难看出前者在提高人类生产的同时,还由此相对容易地派生出一系列新领域,因为工业革命的主体蒸汽机,本身(及原理衍生)既是工具又是消费产品。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农民,纷纷涌向工厂制造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

 

物质起点低,创新也相对容易。自行车过气后转而去生产汽车;汽车之后转而生产电脑;电脑之后转而忽悠搞网络.......但每一次革命,都比上一次更艰难,每一次转换的边际效应都在下降。到2012年,摩尔定律已经不大灵光了。

 

由于信息进步是以提高生产力为目,产品自身多为工具而非终端消费品(IT本身无法享受,当年的MODEL-T却可以),于是就有一个如何吸收因生产率提高造就出的闲散人员问题。百货店菜市场使用自动扫描结账了,收银员失业了。GPS推广了,AAA整理地图的失业了;网络订票了,旅行社失业了;在家上班了,卖办公室家具的失业了,电话会议了,航空公司亏本了....。等等。

 

但吸收剩余劳力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艰难。不可否认,Google,Facebook,这些都是创新的新领域,但它们无法对整个劳动力市场产生当年汽车代替自行车,电脑代替汽车那样的效果。于是成了零和游戏:有工作的与没工作的差距越拉越大。

 

如果说IT也还有一点点消费意义,大概就是网络游戏和社交功能了。遗憾的是,这两个终端消费产品的副作用也很大,不亚于因为网络的出现而丢掉工作。尤其是它类似毒品的“瘾患”,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太大。一旦进入网络,游戏空间便是无穷无尽的。一旦进入社交网站,人与人的直面沟通就变成不重要了。网络这两个产品,对人类下一代的毒害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因此有“For Kids, they do more harm than good”一说。在中国,独生子女们不同大活人儿沟通,未来的社会能力,团队精神可想而知。

 

以《深圳闲人》家庭说来,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网络:

 

1,闲人和老Z应该还在上班

2,两口子沟通更融洽

3,其子kV应该考上了大学

4,闲人同人而不是网名们交流

.............等等

 

要想改变网络的副作用,需从全球范围内做制度更改。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