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 |
最近有人提议奥运会要穿“汉服”,引来网上诸多讨论,笔者认为各方都有自己的理由,对读者有不少启发。
这里笔者不想直接加入讨论,而是就汉服话题,谈谈几个月前两位同事(旅美华人)午餐时的一次对话。
同事甲:现在中国真是不得了,所有公司都到那里去投资,听说咱们公司也要在苏州高研发中心,到时咱们的饭碗就难说喽。
乙:为什么到苏州去高研发?是他们知道的比我们多,技术比我们高?
甲:但是人家劳动力便宜!
乙:那你就不必太担心饭碗了。历史上没有那个国家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关键是创造力。当年日本也不是为仿造而仿造,而是为创造而仿造,不出一代,就开发出自己更好的品牌。
同事乙的超然有一定道理。目前中国表面上风光,但暗地里有很多“杀机” ,缺乏创造力是重要的一个。
看看周围的衣食住行:衣服是西装中山装,都是泊来式样,绝对没有汉服。我甚至相信大街上的老百姓都搞不清韩服汉服和服的区别。当然衣服是中国生产的。但是制造不是创造,且制造用的织布机不是中国发明。吃得东西基本上是中国创造居多,但是却基本不影响世界。中国人的苦瓜江豆韭菜蒜苗,就是上不了西方人的超市。相反西方的西芹小玉米绿菜花倒是已经成了中国的家常便饭。四合院已经消失,改用西式楼房,采用西方发明的钢筋水泥(洋灰) ;至於出门开车骑车飞车(机) ,更是西方贡献。
中国从海外引进了织布机,但是没能从中开创出自己更好的品牌;引进了386,可是486,586,奔腾还是美国人的;中美都有PC,可是网络又是人家先搞的;中美都有网络,可是雅虎,古狗又是人家占先;美国俄勒冈曾经有个波兰移民叫Henry F. Philip,中国南北方有个张小泉和王麻子;1934年非力普发明了一种十字螺丝(刀) ,张王在此很久前就有了高质量的剪刀;如今,全世界人民都在津津乐道地使用非力普螺丝刀,而王麻子剪刀则在中国自己的地盘都凄凉败落……。
一个国家要想成为强国大国,必须在软件硬件方面对世界有较大贡献。软件先不说,自近代以来中国在硬件上的贡献几乎等於零(如果廉价劳动力不算的话) 。只有认清这一点,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循序渐进建立一种鼓励支持保护创新的制度,中国才有可能摆脱开放三十多年仍然没有创新的不利局面。
04-0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