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尽头:绝望的夏天

(2007-11-10 18:31:25)
标签:

知识/探索

   我们还是回归寒冷地带,这次是加拿大北极地区。 

  大概我对地图有点天赋,基本上过目不忘,不过加拿大北极地区是我搞不掂的少数几个地方之一,我在Google Earth上泡了两个晚上依然理不清头绪。太多的岛屿,太多的海峡,而且要弄清楚哪里结冰哪里不结冰,不要把结冰海面隔开的两个岛误当成连成一片的陆地……有几个朋友去过那里,他们都是乘飞机直达目的地,没有这种烦恼。不过我要讲的故事,那时候还没有飞机,探险家们只能靠帆船或者早期蒸汽船驶进这一大片迷宫般的水域。 

  而且故事也不好讲,除非我能做一个Excel表格,左边列出长长一串探险家的名字,中间列出年份,右边列出他们到过哪里以及故事的结局。同事Tegic是运用Excel的专家,他居然无比变态地用Excel来研究水浒,我承认我没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份耐心。 

  那么,就让我从一项使命和一个人讲起吧。我们只要知道,加拿大北极地区探险时代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要素展开。我希望你手上能有一本世界地图,翻到大西洋那一页。 

  从马可波罗时代,欧洲人就对东方的财富垂涎欲滴。因此,大航海时代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怎样从海路去往东方。哥伦布发现美洲,也不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另类答案。船从欧洲开出来进入大西洋,往东绕过非洲可以到达亚洲,这是葡萄牙人的事业;往西可以到达美洲,但美洲终归不是东方,因此还要继续寻找前往东方的航线。前边我讲过麦哲伦,他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峡,发现了太平洋――好了,这条路暂时归西班牙人了。这时候,如果你是英国人,你会相当不爽,路都让别人占了呀,难道去东方发财就没我的份了?既然西班牙人可以从南美洲的南端绕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从北美洲的北边绕过去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西北航线,多少人前仆后继的事业。早在16世纪,已经有英国探险家进行最初的尝试。但是,那片环境恶劣地形复杂的海域,我对着地图都头晕眼花,他们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闯进去,结果可想而知。 

  下面该我们的关键人物出场了。富兰克林爵士,皇家海军军官,率领两条船于1845年出发,期望从加拿大北部开辟一条航线,最终到达西边亚洲与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当年7月,最后一次有人从格陵兰岛附近海域报告发现他们的行踪。但是人们并不担心,探险队粮草充足,富兰克林放言:三年内没有我的消息你们完全不必担忧。而且这是一支用当时最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船队,蒸汽动力在探险中第一次投入使用,探险队甚至携带了洗澡用的大木桶。英国人就是这样让人佩服,他们哪怕在最艰险的环境中也顽强保持着文明习惯,所以最后是他们而不是别人几乎征服了全世界。 

  在这里有必要交代,富兰克林并非灵机一动,在那前后寻找西北航线在英国相当狂热,已经有很多支船队深入这个地区,并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没有哪个人能最后成功。我前边说过了,这涉及太多的人名和地名,我自己都没完全弄清楚,更不要说把它写清楚。其实这对一般读者也没有意义,大家只要知道富兰克林带着洗澡用的大木桶出发了也就可以了。 

  人们踏踏实实等了三年,到1848年,富兰克林仍然处于人间蒸发状态。很显然,即便这位老兄和他的队员们仍然带着大木桶,粮食肯定是吃完了。英国人还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品质,就是对自己的同胞特别负责,哪怕他死在天涯海角也要把尸体找回来。于是,接下来十几年间,N多支肩负着营救使命的探险队纷纷出发,甚至在英国政府放弃努力之后,富兰克林的妻子还倾家荡产地自己装备了两支探险队。 

  大家想一想,茫茫北极天高地远,到处白茫茫一片,寻找几十个落难者岂不如大海捞针。然而十几年间许多支探险队你发现一点我发现一点,居然最后完整拼凑出富兰克林探险队覆灭的路线图。 

  近乎奇迹,有人在北极一个岛上发现了富兰克林探险队遗弃的咖啡罐,上面写着探险队的遭遇:一张画法错误的地图把他们引向错误的海域,等他们想转身已经来不及,船只被死死冻在结冰的海面上。探险队缩在船里(还好有大木桶洗澡)苦苦盼望来年夏天海面融化。夏天终于来了,但是海面没有融化。那就再等第三年夏天吧。第三年夏天终于也被他们等来了,但是海面依然没有融化。这时候也就是18476月,富兰克林爵士本人熬不住了,病死在北极令人绝望的夏天即将到来的前夕。粮食快吃完了……难道还要等待第四年夏天?探险队终于做出决定,弃船,徒步穿越茫茫北极地区,前往南方的加拿大殖民地。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样一支饥寒交迫不断减员的队伍,靠双脚往南走两三千公里,而且中途没有任何得到补给的希望,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总好过缩在船里徒劳地等待第四年夏天吧!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做最后的挣扎。 

  其实从富兰克林爵士病死,这支队伍的结局就没有反映在咖啡罐的文字记录中了,剩下的经历是另外一些搜寻队伍根据各自发现的蛛丝马迹,最后综合各种信息拼凑起来的,其中包括从风中传来的当地爱斯基摩人的只言片语。好,不断减员的富兰克林探险队徒步向南,他们跋涉过冰封的海面,踏上一个又一个北极岛屿,最后的几个人,当他们终于隐约看见加拿大大陆海岸线的时候,再也支撑不住自己的双腿,倒了下去。那是1848年夏天。他们的墓穴在几十年后也终于被其他探险家发现。 

  我很犹豫以后是不是还要写写南极探险,写写斯科特和同伴被暴风雪困在帐篷里等待死亡来临,当时他们距离下一个补给站只有10公里。这些故事已经被千百人讲过千百次,但我每次读到心里都说不出什么滋味。我想,富兰克林探险队最后几个人的遭遇应该类似,当生命在绝望的旅途中走向终点,我们坐在家里根本无法想象那时的心境,但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震撼着我们,它甚至可能跟探险精神无关,它仅仅指向生命中最深沉的那部分…… 

  好了,我们还是回到另外一个主题:西北航线。那么多营救富兰克林的探险队中间,有一支比较另类,他们没有从大西洋向北进入加拿大北极地区,而是从反方向的亚洲白令海峡开船过来,当然他们也很快遇到同样经历,船被冻在结冰的海面上。不过他们比较聪明,跟爱斯基摩人学会了雪橇技术,于是下船换乘雪橇继续前进。大概是1853年的某一天吧,这支雪橇队在茫茫雪原行进中,突然发现对面远处有人正拉着雪橇往这边过来――是的,两支探险队从相反的方向用相同的方式,终于在北极地区碰头了。 

  西北航线就这样“打通”了。之所以是打上引号的打通,因为中间一段海面结冰,无法用船走完全程。这同时也证明,曾被寄予厚望的西北航线根本没有商业价值。 

  第一个驾船走完西北航线全程的人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当时已经是1908年。阿蒙森是个奇人,在南北极探险中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许我在以后的世界尽头文章中还会提到他。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ed0a6911967cfbd9b6add216d5fac1c72a005501e3ac4d957bb77b2d5dba1c3b5e0a5b4c97a1d9ebba35a067c8e37474f6175839145542e219c77e9022468f38c9d9fdd586be6bdb9181f1fb5208d485c966a15d 

爱斯基摩人的雪屋。顺便说一句,电影里最著名的爱斯基摩人形象,是由日本影星三船敏郎扮演的,他在影片《狼影传奇》中搭造雪屋的情节令人印象深刻。(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4b06c35ab2141cddc43c297d5acefa12216c9ad06d4bd111c9dd7da143bd95c4d4154b69c4e7a874d34e83ac14c8c5fd70d16bb143bdf02c5556b44726e64194816bf5408cbc78519f7b6a4652cdc940313c3a09 

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f19b677f8cdcfa2837e8421708ed076860d3305bd229b579a02cc8d64459452ed1ce4a5b8fcdc294cac7b3f94785f2e85ee205e138ffd82fe9dce74a30a2b324bf35115deeb910b4d6524af261b84d8629491d05 

加拿大北极地区的一处居民点还是科考站,我不太确定。(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aefad6f591edd4d270798c6ff54361b8af69c07d3f642ede96fb42d0767110884b794de9168985a300b63e9fbf009f17e38abdd5b7673126afb52c0f589934034a2810282c9f9f97b16baa111e55d60a35469e6e 

当年富兰克林探险队最后的旅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4d058508d00f5f5641e17b160d0ccbbf0273043563cc53be67bfa610b9d694f3af2d35ff273492a850db72bf338bdc7d9b2db3e665a47133b310875210a87211b595fbf9007cf4478a9d87318244ed53f406340a 

我凯尔盖朗群岛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了,兔子适应力惊人,这不,北极照样也有。(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c175790904ffb285f27b3fe3ed44e7d933da4150c36fcd6270099b218b64481fbbb393aa0ce9a9aff75f56a60f2d409df4d0f23dcd0318997f1e4e85766a69ea62278847ca2a44eea833030a04c09fdcf313bd3c 

荒凉而泥泞……(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0504a0e35e4270014431a599a8668c5b4513dbd7b89826868131c4046564e259a61bcc51f737d152ed929a396a0edef0fb087203be14f5726402167026c293f820ffe1f83dd81b57b272c0534a5339d9181f6c4a 

这个是加拿大大陆靠近北极海岸线的地区,夏天还有些草,这帮人正在玩滑翔伞。(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55cef271c685c5f1203bc5fe5c492f92fdfd6e1968b101b7089a63b57530c79545744c4c70a8155b39f77e4960d2748326cc3f6ae6eadebd22f21cb2cd9276ff73006d1728dfcd27443b5ba320f332796115ab78 

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河流,草已经绿了,但是河还没有完全解冻。(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5b6bfdb8fd189a5464dbfe236a5a9a57a454a0fa4419ebab4c121abe7747eb793d8f9e5f5c3eba34c326699caf22491d771a2512891e60dd6324e515a84114185d98b50af93536c0c4c15b7ddf85b47a5465778c 

空中俯瞰。(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8a5a17621b37c1eb51975b10a62bda32840670f64597a11c1320086612f63947398913b6b7630faa44bf94ee0b164013c4628e6ab890eb2c40233aa484fd711f6e06c3b1399da2804e09800fc8ff3a62bc2e1d82 

这是加拿大极北地区的一个爱斯基摩居民点,比富兰克林他们寻找的西北航线还偏北。(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c3513ce6492097baa4cd146c4279c13bc45f377190b1b47fdb88bee7e20406c600f96c7b60fceabc993885f6f6c5f0b941e5aaaf47410c5d96f467e05ffb9e19cd1b99aea2205c319477b5051142511a9c1bf72e 

爱斯基摩人也会搞些宗教“建筑”,我怎么看怎么像西藏的尼玛堆。爱斯基摩人是亚洲人种,或许他们跟我们的相通之处还远远没有被我们理解……(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b6e3de3a1f8b5c6f4e950c63962d473e619b4aa9a2d21eb0ffba5191bbde7afab28aa497fee81c2c0f403774dcd26430ad85cd27fa883db4a4f9206ef0a65e65da5fff7895767cd4f626d21f0a4fca0630b67cb7 

来一张绿色的养养眼,加拿大靠近北极地区的森林。从长势来看已经不怎么好,可见气候相当寒冷。(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c7bd762d30a60ade30311048b5e5a49e91fbcf048f4abe165e521ac6b8f8244f182bce0475c423ca675eb37c9909e4d56a592d0737c2e73aead308f93c5a43e8c53b5fe34df66ca308988df97a10acbda2681c23

北极海岸。(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a6f3141e8cd757be5984e9d3fed4a51d7dd979fdab7162ef5e970b5b9803ad36ef96232d72e1101bc854b61b2a42d46c5d1f3b08c4af9910a7eaa97c068e13be18a9b15061cb1e081ddd8347ac8454695b9d9ed3

寒带荒漠,这个树根应该是被洪水冲下来的。(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9bcc175c80e92c1a5c5bf5308eb70d438f816f77c968c2437194822fecdbff8db5bbd387745c6c367e207ba964b2e0368b5073818c570935e33c527af28292fa61bcfe4c5ce33df21e108ee96e24edd38d04a6a5

北极地区的村镇。(Google Earth)

http://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2=84fa30e54b61b506bf2ffd06ec065a49fb9b300ead45f6326503f7a5cb4d1a65b66318c7f872aec1121f5ed09277ba5dd58f2ec10229b94935a5352c408a97b39d77bf7d88c2d5637ef68be1699fa4bfa5a88ff8

不要被海面融化所迷惑,稍一迟疑它就冻住,当年这种情况要了富兰克林探险队的命。(Google Earth)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