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5年Google
Map发布,当时我的用户体验绝对就是震撼二字。俯冲俯冲俯冲,直到看见我的车停在院子里――不过是1999年那辆(Google
Map使用的卫星照片并非即时更新)。
因此,今天看见Google
Star发布的消息,赶紧下载试用,相信Google一定不会让我失望。我是个天文爱好者,我写的第一本书就是讲怎么看星星的。此前我也试用过几款天文软件,它们都是虚拟定位,也就是说不提供实景,只告诉你星空间的相对位置,星星用亮点表示,亮度上按照星等来区别。但是报道说Google使用的都是实拍图,很多是由专业天文台和哈勃望远镜拍摄的。这样,你坐在电脑前,就等于坐在大型望远镜前边的效果了。
我很细地玩了两个小时,总体感觉Google
Sky构建星空的图片超强,但其他功能即便不能说超烂,也是非常的烂。以前玩过的那些软件,有些功能极富想象力,比如说你想不想去火星上看看地球什么样,你想不想去其他恒星上看看我们的太阳系,甚至去到银河系外边看看我们星系的模样?OK,你只要输入定位坐标,甚至只要把鼠标点住那个方向(比如点住星空中的火星),哗啦一下你就跑过去了,相当的过瘾。而且这在技术上也不是什么难事,软件编制者只要把星星的空间位置参数输入就可以实现了。当然,Google
Sky没有实现这个功能,也许是因为它太严谨了,既然星星如此之多,而真正实现精确定位的星星相对又如此之少,那么实现全星空坐标定位实在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候,如果你想去一颗很偏僻的星星或者星系,从那个角度看看星空是什么样子,恐怕它就办不到了。做不到的事情干脆不做,也说得过去。但问题是,这个玩法应该谁也不会较真,其实你只要定位几千颗星星,已经可以玩得很过瘾。我猜,由于Google
Sky提供的完全是实景图,它被这个要求给框死了,因此它不肯提供那种简单化的虚拟游戏――总不可以说,为了变换一个观察角度,突然你发现好端端的星空中99%的星星一下子消失了吧。
好吧,就算这件事上Google有理,那么Google
Sky至少在展现行星运行的时候功能也很烂。以前玩的软件,行星运行得相当生动,它们的相对位置、相对运行速度和运动轨迹,都可以动态展现。但Google
Sky不行,至少行星们是不能动的,它只是笨拙地给出某颗行星的运行路线,就像你现在站在户外――比如说抬头看见木星,那么它就在那里;如果你想叫它动起来,模拟未来一个月它在太阳系中的运行状况,如果你想象力够丰富而且空间感觉够好,那你需要闭上眼睛去想象。很遗憾,Google
Sky不提供想象,它完全立足于实景,虽然严谨,但趣味性上的确要大打折扣。
可以想象,主导Google
Sky这款产品的,是工程师和软件技术员,他们不缺乏严谨,但严重缺乏想象力,缺乏浪漫情怀,缺乏基于一个天文爱好者的思考角度。当然他们肯定从专业天文学家那里得到了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但这些只能进一步固化所谓的科学思维,进一步桎梏了想象力和可能性。而星空的本质,恰恰在于它为想象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因此我要说,Google
Sky这款产品目前还相当初级,大致它可以满足天文爱好者的一般需求,对想象力和趣味性却很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如果它决心延续目前这个产品思路,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它不可能赢得当初Google
Map那样的成功和口碑,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惊喜,那种俯冲俯冲俯冲直到看见你的车子停在你家后院的惊喜。它可能是人类天文学知识的成功的堆积,但仅此而已。我更喜欢那些基于业余爱好者视角的天文软件,它们可能粗糙些,但勇于开拓无限的可能性,比如我有次梦见自己站在天狼星上看星空,而他们居然给实现了!
Google是个成功的大公司了,产品要有大公司的范儿,这也可以理解。但是实在来说,Google
Sky这款产品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为什么世界上除了大公司外还有无数的小公司,为什么这些小公司也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因为它们没那么多框框和束缚,因为它们更具有实现想象力和可能性的勇气。
最后说一句,Google
Sky还不支持汉化,估计一般人看见满屏满屏的英文单词就先晕死。我之所以能够勉强玩下来,在于我超烂的英文水平,恰好天文学这块算是最强项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