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在博客里写“假如明天是世界末日”,很多朋友跟贴讲那时候自己会做什么。我数了数,选择“跟家人安静地吃一顿饭”的最多。
这个假设命题,进来跟贴的人,如果没有开玩笑,其实道出了他生命中最珍视最深沉最渴望的想法。
跟自己家人安静地吃一顿饭。那时候,一切功名利禄都是身外物,一切恐惧忧伤也都不能袭扰,只要一顿饭,安安静静地跟家人一起吃。我猜想,吃完饭还要刷碗,还要收拾桌子,然后一家人围着饭桌坐下来。
所以说啊,构成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伦理,是家庭观念。不论时代怎么变,技术怎么进步,这些东西不会变。我想起梵高“吃土豆的人”,一个穷苦家庭,围着餐桌吃一盘土豆,那是他们仅有的晚餐。这家人都不漂亮,但是神态安详。食物好坏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记得二十年前那个除夕夜,我奶奶还在,做了一桌子菜,等我们回家。坐在饭桌前,望着一桌子大路货,白菜、豆腐、很少的肉,我有点不高兴,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奶奶和父母都没说话,那顿饭吃得很沉闷。放下筷子,奶奶去厨房半天没出来。我进去看,奶奶在悄悄地擦眼睛。
那是我这辈子都很后悔的事情。当时供应不丰富,家里也紧巴,这些我都知道。可无论怎么说,年夜饭应该像样一点。但是我不懂,其实并不在吃什么,要紧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一个都不缺。
有些年我一直怀疑自己不是个孝顺儿子,因为我很少给父母打电话,去看他们也坐不住。但是近两年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喜欢拉他们出来吃饭,而且要去好一点的地方。记得第一次拉他们出来吃饭的时候,母亲吃着吃着就哭了,然后开始数落起父亲来。父亲的确不太愿意带母亲出来吃饭,尽管他们不缺钱,这是个习惯问题。我还真以为母亲嫌父亲抠门,也跟着母亲嘲笑起父亲来。父亲坐在那里只是嘿嘿地笑。
现在我明白了,母亲真正想说的话她说不出来,只能拿父亲当话架子。
再比如休息日,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问女儿“你想吃什么”,然后跟妻子商量出去吃饭。妻子为这个经常嘲笑我,我也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缺乏想象力,除了吃还是吃。但是这回我想通了,那没什么可嘲笑的,一家人安安静静从从容容找个喜闻乐见的地方坐下来吃一顿饭,难道不是最本源最简单的幸福么?工作日我每周也会尽量回家吃两顿晚饭,但有时候感觉差些,要么我回家晚了,要么疲惫、心绪不佳。只有周末,可以把一切都放下,哪怕坐在麦当劳里看着女儿啃汉堡包。一家人商量去吃什么的时候,我从来都说我无所谓,你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是真的无所谓,我只要安安静静坐在那里,一家人吃一顿饭。那时候,我从不想昨天有什么忧烦,明天有什么挑战,一切全都放下,享受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光。
可以是大餐,也不妨就一盘土豆。
如果是一盘土豆,放下筷子我再去奋斗吧。吃土豆的时候,我就吃土豆。
感谢朋友们的跟贴,帮助我想明白这些事情。明朝人李贽说过,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