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们说我光荣

(2006-11-16 00:17:11)

早先在一家国营单位上班,月初发薪,单子上打出扣税若干,所得了了扣税更是了了,也就不放在心上,没感觉无所谓。后来不干公差,跳槽去一间民营公司,入职前谈薪酬,人家说月薪若干,听上去还好,但是人家强调说这可是税前哦。我这才真正意识到,纳税是一件很要紧的事。名义收入是一回事,根据所得税率算一下,不免扣得肉疼。要是一年算下来,还真给国家做不大不小贡献。这年头尽管不兴打听收入的,但难免还是有人会问,我就颇不易回答,你问的是税前还是税后?差着一块呢。好像很多人缺乏这个概念。名义收入好听些,但税后收入才有意义。还有人问为什么当初不跟公司谈税后。我说你把我当演艺圈的人了吧,咱们挣工资的没人跟你谈税后,都是税前。

 

再后来又换工作,那么还是要谈薪酬。对方报价,我听后第一反应已经不是根据这个数估量自己的满意度,而是上网打开百度,键入“所得税计算器”,填上数字按回车,当即显示一个数字出来――嗯,我觉得合不合适就看它了。

 

换言之,缴纳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习惯思维。

 

咱们这儿还不兴自己去报税,打工的都是直接从工资条上给你代扣,即便这样也经常不爽。这种耳闻多了,某某公司想方设法帮助员工避税,能省出颇为可观的一块。那么就不免抱怨,为什么俺们单位那么死性。没辙,出来打工的都是上市公司,财务上规规矩矩的才是正路子,别指望它们为你那仨瓜俩枣的小算计费心。

 

罗里巴嗦说这些,是讲我是怎样成为一个纳税人的。当然,实际上没有收入也要纳税,消费税,早都打进价签里了。但是感觉不同。对了补充一句,买东西尽量索要发票,否则店家很可能“贪污”消费税这部分,这个大家都懂的。

 

宣传口号叫做“纳税光荣”,那么这个“光荣”是什么意思?为国家做贡献了?有种理论认为国家、个人原本两不相欠,凭什么我给你钱我还光荣?道理不是这样讲的。所谓光荣,那是指你作为一个公民的义务,或者说本分。国家或者政府是干什么的?是为你服务的。你不能说要让马儿快跑还不给马儿吃草,因此你纳税是为了换取国家或者政府的服务。这样说来,公平交易,谈不上光荣不光荣。因此,“纳税光荣”本身就是误导,因为它强调了国家主体,把公民置于从属地位。而我们知道,光荣作为一种评价甚至一种授予的称号,它本身就含有强者对于弱者表达认可这个意思。问题是,国家或者政府有什么权利因为你给它钱就说你光荣?明明是交换关系嘛!店家能因为你买了它的东西就说你光荣吗?别因为它是国家或者政府就以为这层关系有什么本质不同。

 

个人要缴纳所得税,企业要缴纳营业税,按说都是“光荣”。但实际上企业主大都对这种本质上的交换关系认识得更清楚。他们有多少人认为纳税光荣这我不知道,好像更多企业主是把纳税当作一种资本甚至讨价还价的砝码:“我们可是纳税大户!”言外之意,你政府不给我好处,只怕你还要吃亏。遗憾的是,公民个人一般不具备这种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只好乖乖地光荣。

 

        有时候我走在马路上腰杆也觉得蛮硬的,好歹我也是纳税人,一年给国家贡献一笔不少的银子,当真有主人翁的感觉,至少也是睡觉不怕鬼敲门。可是这种感觉往往转瞬即逝。固然,我享受的道路等公共设施本质上是我纳税买来的,可是还有两点疑惑:第一、这个交易对等吗?第二、我们大家是公平纳税吗?所谓交易对等,并不是说我纳一块钱的税就必须享受一块钱的服务,而是我们大家纳的税是否都用在了我们大家身上?很显然没有。税款使用的不透明、缺乏监督似乎是永恒的话题;浪费、贪污所在多有。因此,难免生出纳税越多越吃亏的心理来,那是一种被剥夺感,不要说光荣,恐怕公平都还远远谈不上吧。再一个,是否多劳多得多纳税?多得是否源于多劳这还另说,多得能否多纳税,在我们国家的现实,却是刚好相反。多年统计数据显示,规规矩矩一分不少地纳税的,正是你我升斗小民,而那些真正的高收入者却少纳税甚至根本不缴税。比如一个年收入千万的公司老板,反正公司都是他的,他就给自己开一块钱工资,你怎么收他的个人所得税?他有的是办法避税,而没办法的恰恰是我们这样的打工族。个人所得税这块的逆向征收机制,历来广受诟病。如此,双重的不公平感,自然严重地打击了我走在大街上本应得到的那种顶天立地感,就剩下光荣的说词了。

 

        因此在大多数不发梦的时候,我只是意识到我按时交保护费,那是无奈的现实。我不愿意去想我可能正在被掠夺――反正如果大多数人都在被掠夺那么我被掠夺点也无所谓了,何况我还跟大多数人一样,都被光荣了一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宏大叙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