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两球胜伊朗,理当如此。伊朗队没信心没斗志,打完算交差。葡萄牙没身体,队员大都属黄花鱼的喜欢溜边儿,外加一个个体户小罗纳尔多,能走多远?这评论有时候也难写。
如果巴西、阿根廷是一流强队,葡萄牙顶多算二流。这场比赛,可以看出二流跟一流的差距在哪里。打三流队都可以控盘,差就差在最后一击的速度上。昨天阿根廷人也不是全场飞奔,但所有进球都是禁区前沿突然加速造成。对于速度变化的感觉和把握,构成了一流和二流之间的本质区别。推而广之我们发现,本届世界杯大多数进球都是突然加速获得的收成,昨晚荷兰对科特迪瓦也很说明问题。相反,节奏一成不变的踢法,基本没有机会威胁到对方大门。禁区前沿通过细腻配合得分,更属于淘汰之列。
从这个意义来说,亚洲球队的打法落后甚多,那就是对速度不敏感。今晚伊朗队属于典型的匀速运动,日本队也差不多。韩国人稍好,他们开始领悟到通过中场不必求快,但最后得分一定是突然加速的结果。当然,这一切都首先建立在你拿得住球上。中国队连球都拿不住,就不要讲了。所谓"中人可以语上,上智下愚不移",中国队就是典型的"下愚",看世界杯也白看,难怪昨天有国家队队员感叹:"阿根廷我们五十年也追不上。"
由于今天球员特别是后卫普遍高大强壮,身前有效防守面积庞大,禁区内基本没多少空隙,短传配合的最后一击方式基本可以进博物馆了。而进攻一方如果节奏固定,相当于给防守方明确的预期,效率也差。最有效的进攻手段,就是禁区前沿的突然启动和变速。一个礼拜的球看下来,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这里可以拿小罗纳尔多和梅西比较一下。小罗很强啊,可惜一味冲刺速度没变化,效率就低。梅西呢,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所以我认为梅西强过小罗。我记忆里,第一个领悟变速之妙的是克鲁伊夫,颠峰之作是1974年决赛打进西德那球。这方面的最高峰无疑是马拉多纳,1986年打进英格兰那个球堪称永恒的经典:慢慢地中场带球,迷惑英格兰防守队员,然后突然加速闯入禁区射门得分,身后是五名被连续晃过的英格兰防守队员目瞪口呆的表情。所以人们说,贝利是球王,而马拉多纳是神。
最后说一句葡萄牙队。这支球队的粉丝很多,但我觉得基本可以给他们起个外号:欧洲杯的葡萄牙队。说来也怪,世界杯、欧洲杯间隔两年,而葡萄牙队基本每次都能够在欧洲杯上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然后到世界杯上状态平平。我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