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_歌之昴
陈_歌之昴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52
  • 关注人气:1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蒙流浪者”给我的感动

(2007-11-01 13:35:04)
标签:

流浪者

山风

极贫乡

繁华都市

乌蒙

贵州

分类: 【闲情偶寄】
 
 
“乌蒙流浪者”给我的感动 

   

 

    “一颗流浪的灵魂,一段流浪的人生轨迹,一个在质疑、讥讽和谩骂中悠然前行的理想主义者,虽然躯体饱受山风的侵袭和泥泞的裹缠,但心境却始终在愉悦地跳动;一个曾经的官场宠儿,一个三尺讲台的游子,虽然世间坎坷密布,但我相信美好的东西总在前面,快乐,是一辈子的追求。”

 

            ——这是“乌蒙流浪者”博客首页上的一段独白。

 

    打开“2008我记录”活动之获奖名单,第一期月冠军新鲜出炉,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乌蒙流浪者。打开他的博客,一个个鲜活的博文题目令人振奋——“大山深处,让人震撼的艰辛求学路”、“边缘独舞:我在贵州的四年执教岁月”、“你还会静下心来品读一本书吗”、“其实,我们比很多人都过得幸福”……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明白他何以成为月冠军了吧?我想,是他的行动和心灵的统一带来的感动!

    还有,他是在传播一种精神,一种骨子里渗透的理想和真诚,一股令人酣畅淋漓的激情!让我们看看他在贵州的足迹——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山村,这是一条坎坷之路,贫寒之路,也是我的理想之路,在这条路上,躯体饱受山风的吹袭和泥泞的裹缠,但心境却始终在愉快地跳动.在博客这方寸天地里,讲述我眼中的贫寒山村,山里孩子,山村教师,山里乡亲,讲述那些最简单也最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次一生难忘的家访,刻骨铭心的家访,也许多少年后,当我听到‘家访’这个词时候,我依然会想起这次家访。四年支教岁月,家访是我支教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访的路途上,我目睹美丽与贫寒,艰辛与执著,感悟不一样的人生。

     国庆长假,四天时间,我支教那个小镇最偏远最贫寒的苗族村落,我和胡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山道上攀爬,艰辛的旅途,让人感伤的劝学行动,点点滴滴,荡涤心灵,感触良知.

 

    我在贵州支教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到一个苗族村寨去家访,那个苗族村寨是那个极贫乡的极贫村寨,学生带着我在泥泞的山道上行进了六个小时,我来到孩子的家里。尽管我早已经有思想准备,但走进一个孩子家里的时候,我依然感到非常震撼。孩子的父母正在围着地上的火碳烤火,地上放着好几个木盆木桶,雨水从屋顶漏下来,而山风也从墙壁四周的缝隙间吹进屋里,在阴暗潮湿的屋里,孩子父母的眼神真的让我

 

    生活在繁华的都市里,领着不错的薪水,过着不算小康的生活,可是,我真的很怀念二十多年前的农村生活,恬淡,宁静,可以闻到泥土的清香,更可以感触乡亲邻居之间的纯朴和真诚,人与人之间,是那样的简单,而简单的后面,却有无数的快乐。”

 

    如果每一个农村大学生都有他一样的心境,到边远山区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执教一段,体验体验生活,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和感受呢?是不是比滞留在城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好些?

 

   “ 在这个喧嚣的都市里,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看书了.

这个周末,我在书海里痛快淋漓在畅游了一番,文学,艺术,体育,旅游,太空探索,浮躁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宁静.窗外,高楼林立,车流人河依旧喧哗,而我的心,在书海中静下来了,这久违的滋味竟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真的,静静地读书,原来竟然这样快乐,而在很多年以前,我曾经也象这个周末一样与书相伴,从书中寻找快乐。”

 

    他又展现了一个具有价值的侧面——读书。是的,一个从边远山区回到都市的青年,他还会沉沦吗?不是早就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吗?

 

    “乌蒙流浪者”是一个思考者,但也是从懵懂走来的青年——

 

    “那一年我们学校的高考成绩特别突出,镇政府把考上大学的学生和学生家长集中起来在小镇的大街小巷游行,以示表彰,我是小镇的高考状元,身上挂着红花,走在前排,听到噼里叭哪的鞭炮声和轰轰隆隆的敲鼓声,我很难高兴起来,我一直在诅咒那该死的,让我弄不懂的“提前录取院校”,我唯一填报了一个省内院校,也是唯一的一个师范大学,结果两个唯一就是我的最终结果。

    怀着异样的心情走进了师范大学的校门,学校离市区有100里路,远离都市,这更让我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我的脑海里时时浮现出大上海的壮观与繁华身影。不过在父母面前,我得表现得特别开心,父母都很辛苦,尤其是母亲,繁重的农活让母亲脸上布满了皱纹,我能考上大学是我们这个家庭的光明和希望,三年前,为了我能读大学,比我成绩更优异的姐姐在初中毕业后放弃了继续求学,在镇上一间旅店里作临时工。

 

    十年寒窗,从贫困山区来到繁华都市,在曾经无限憧憬的大学校园里,昏昏浊浊地度过了大学一年级,在江边煮火锅,在桥下搓麻将,在寝室里无休止地打一种名为“双扣”的纸牌,在考试之前借女生的笔记复印,挑灯夜战,死记硬背,成为我大一生活的印记,其实这也是很多大学生的生活印记。

 

    那个时候系里的学生会宣传部缺少能写会画的人,宣传部长即将毕业临近“退休”,急需要培养一个“接班人”,我本来是可以成为培养对象的,但我喜欢自编自演小品,并日渐成为文艺晚会的重头戏,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系里一些领导留下了 “不稳重”“轻浮”的印象,我的性格极其外向,对于“仕途”而言这可不是优势,因此我被拒之门外。不过我根本就不愿意为了一个芝麻官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也坚守这个观念。

 

    从大二的时候,我的经济状况日渐窘迫,因为学画的关系,父亲每个月寄来的100多元生活费已经不够我的生活支出,我开始在一些小型广告公司和小型装潢公司打工,写过单位的门牌,在建筑工地上的围墙上写过标语,设计过一些简单的广告招贴画,虽然报酬不高,但足以满足购买一些美术书籍和颜料的愿望,现在想起来,我还真佩服自己的胆量,走进一家家广告公司装潢公司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毕竟那个时候去打工的大学生并不多,我想这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一个反映吧,很多选择都是生活现实逼迫的。”

 

    读着“乌蒙流浪者”的文字,你会为他的坦然露出笑容,为他走出沉沦而鼓掌,为他敢于走自己的路而叹服,为他的洒脱和不羁叫好,为他向往复旦大学却错过而遗憾……可是,他的选择和追求,是那么的率真和有勇气!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山区孩子送去了温暖——仅此一点,就足以让人感动!

    前几天,有博友问我该如何写参赛博文、写什么内容。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只要是用心血写的,就是好的;只要是感动了自己,大家也会感动——仅此而已!

    总之,“乌蒙流浪者”的行动和文字都让我感动了,至少他是那么的义无反顾过,为了边远地区的孩子——所以,我选择一束最美的花放在文章的前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