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 者: 张斌 著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0225
出版时间:2010-11-01
版 次:1
页 数:1306
装 帧:精装
内容简介: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读者应该是具有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的人,包括有志于钻研汉语语法的大学生、攻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从事汉语语法教学的中外学者。《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编写目的是扩大读者的眼界,加深他们对汉语语法的认识,以利于理解和分析。通常认为,描写语法是断代的,而非历代的;系统的,而非局部的;记述的,而非解释的。我们是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进行编写的。
现代汉语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包括各地方言,狭义的指全国通用的语言,即普通话。我们指的是后者。
系统的描写要求说明语言中大小单位的特点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现代汉语描写语法》采取的是分专题论述的方式。每个专题自成系统,综合起来是整个语言的语法系统。这样安排多少带有“语法手册”的性质,便于读者根据需求查阅。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汉语和现代汉语
第二节 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 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 虚词的使用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 语句的结构与单双音节的选择有关
四 名词直接修饰动词
第三节 形式和意义
一 词汇形式和词汇意义
二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三 语序
四 词缀和虚词
五 重读和停顿
第四节 语法学种种
一 几种不同的语法学
二 描写语法
第五节 语法分析和语法教学
一 语法系统
二 语法教学系统
三 术语问题
第一章 语素
第一节 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一 语素与词素
二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第二节 汉语语素的特点与汉语的结构
一 汉语语素的特点与汉语的类型特点
二 汉语语素的特点与汉语的形态
第三节 语素的识别
一 语素的定义与语素的识别
二 剩余音节、剩余语素与别义语素
三 形式与意义
第四节 汉语语素的语法分类
一 实素与虚素
二 自由语素与黏着语素
三 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四 实素的功能分类
五 虚素分类:构形虚素与构词虚素
六 汉语语素的语法分类系统
第五节 语素义与语素功能
一 语素多义与语素多功能类别
二 语素义与语素的自由、黏着
三 语素义与语素的组合功能
四 与结构有关的语素义及语素功能分析
五 与语素义有关的语素功能分析
第六节 语素的组合
一 语素组合的手段
二 语素组合的结构关系
三 语素组合的层次分析
第二章 构词法与造词法
第三章 实词
第四章 虚词与特殊词
第五章 短语
第六章 句子分析
第七章 句型
第八章 句类
第九章 句式
第十章 复句
第十一章 空间范畴
第十二章 时间范畴
第十三章 指称范畴
第十四章 数量范畴
第十五章 语气范畴
第十六章 重叠
第十七章 语序
第十八章 句子的语义分析
第十九章 组合与衔接
第二十章 语法现象的解释
附录
索引
索引条目收取原则
索引说明
后记
前言
这不是一部学习汉语语法的教科书,而是一部研讨汉语语法的参考书。本书的读者应该是具有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的人,包括有志于钻研汉语语法的大学生、攻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从事汉语语法教学的中外学者。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扩大读者的眼界,加深他们对汉语语法的认识,以利于理解和分析。
通常认为,描写语法是断代的,而非历代的;系统的,而非局部的;记述的,而非解释的。我们是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进行编写的。
现代汉语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包括各地方言,狭义的指全国通用的语言,即普通话。我们指的是后者。
系统的描写要求说明语言中大小单位的特点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本书采取的是分专题论述的方式。每个专题自成系统,综合起来是整个语言的语法系统。这样安排多少带有“语法手册”的性质,便于读者根据需求查阅。
对于同一语法现象,如某种句型或某种句式,常常出现不同的描写。这正如同画家对同一个人物进行写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他们各有所见,但是并不矛盾。我们采取的角度是正面的描写,不可能面面俱到。比较不同的著作,如果仅仅是术语的使用不相同,我们认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恰当地反映客观的语法规律。对规律的正确描写也往往是各有所见,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并非是唯一的。
为什么对规律的说明会出现差异?原因在于收集的资料有不同的范围,进行分析有不同的依据,包括理论上的和方法上的。一般地说,人们研究同一个课题,总是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料不断地丰富,方法不断地更新,对已有的成果或补充,或修正,很少另起炉灶。前人的研究往往是学术前进的阶梯。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注意选用有影响的论述,佐以典型的例证,无非想把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些成果加以整理,便于人们踏上这个学术的阶梯。既然是阶梯,当然不是终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需要补充或修正。
关于“描写语法”,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专指语法研究中的美国描写语言学学派,也称结构主义语法;二是指跟比较语法学、规范语法学相对的,按照描写的程序和方法对某种语言在特定时期的共时语法构造的具体描写研究。由著名语法学家、教育家张斌先生主编,以上海师范大学为核心的全国23所高校的32位学者,历时十余载共同撰写完成的《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当属后者。在《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序》中,张斌先生对描写语法做了如下阐释:“通常认为,描写语法是断代的,而非历代的;系统的,而非局部的;记述的,而非解释的。我们是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进行编写的。”作为第一部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专著,这部近200万字的著作不仅是30多位学者奉献给汉语语法学界的精品力作,更是百年汉语语法研究的集大成,是数代汉语语法研究者夙愿的实现,是汉语语法学走向繁荣和成熟的标志。
书评: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建构了一个科学严密的语法体系。全书共分20章,另有绪论和附表。从体例上看,第一章到第四章属于词法范畴,分别描写了汉语语素、构词法与造词法、实词、虚词等与词法相关的内容,其中对词类的科学划分和详细描写,为以后各章的描写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五章到第十章属于传统的句法范畴,分别是短语、句子分析、句型、句类、句式、复句等有关问题,这一部分是在词类分析的基础上对汉语语法构造规律的总结。前十章是从语法单位角度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详细描写,是汉语描写语法的基础,属于对汉语语法规律和语法特点的纵向描写。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属于“语法范畴”领域,分别讨论了汉语语法中最有特色的时间范畴、空间范畴、指称范畴、数量范畴、语气范畴。相对于前十章,可以说是对汉语语法规律和语法特点的横向描写。第十六章到第二十章分别是重叠、语序、句子的语义分析、组合与衔接、语法现象的解释,其中重叠是汉语语法中的特殊现象之一,语序是汉语语法特点的集中体现,组合与衔接则涉及篇章和语用问题,属于超句语法现象,句子的语义分析是在句法分析的基础上对句子的语义结构、语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指向等的描写和分析,句法分析连同这一部分的语用分析、语义分析,构成了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重叠、语序、语义分析、组合与衔接已经较多的涉及对汉语语法现象的解释,而“语法现象的解释”一章则是集中从语义、认知、韵律等方面对汉语语法现象进行解释。总的来说,相对于前面十五章,第十六章到第二十章这五章是对汉语语法问题的综合描写。从体例上看,《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建构了一个先词法后句法、先分析后综合、先纵向后横向、先描写后解释的循序渐进的整体结构严密的汉语语法描写新体系。
全书正文之后的“附录”实为整书的有机组成部分,13个附表是对正文有关内容的进一步概括或进一步细化,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拓展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部描写语法,《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不仅仅在于建构一个科学严密的语法体系,更主要的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扩展语法描写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出描写语法在内容上的全面性。
从广度上看,相对于过去的同类著作,《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范围,内容更加全面。增加了对五个语法范畴的详细探讨,把“重叠”和“语序”问题分别独立为一章单独考察,增加了语义分析和篇章分析,尤其是把语法现象的解释纳入了描写语法的领域。这就使得《现代汉语描写语法》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把描写和解释、静态和动态、结构和功能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立体式全景式的描写和分析,从而建构了一个全面的现代汉语语法描写体系。
从语法描写和分析的深度上看,《现代汉语描写语法》试图体现出该书的参考语法的价值,既充分吸收融会贯通已有研究成果,更注重对研究深度的拓展,体现该书的创新。如“语素”一章详细描写了语素义和语素功能的关系,突破了其他论著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短语”一章所讨论的类固定短语、偏正短语的范畴化、同位短语的分类、介词短语的语义功能、短语成句等较此前同类著作有所深化、有所创见。
“描写语法”作为学派自20世纪30年代起成为国际上语法研究的主流。后来“描写语法”这一术语扩展为对某种语言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语法构造进行全面地详细地描写和分析,借以总结某种语法规律,指导语言运用。对语法事实的描写、对语法规律的总结是语法研究、语法分析、语法解释、语法运用和语法教学的基础,无论目前国际上语法学理论和方法发展到何种水平,各种语法理论和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对语法事实和语法规律的详细描写的基础之上。描写语法是语法研究的基础,描写语法也是语法学发展和进步的基石,只有将一种语言的语法事实和语法规律描写清楚,才能谈到语法的应用。所以,一种语言有没有一部详实全面科学的“描写语法”著作,也是检验该种语言的语法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说,《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对我国语法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不能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