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资 介 绍
李泉,1962年生,黑龙江依兰人。1985年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2005年获博士学位。
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留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1995年评为副教授。2002年评为教授。1996-1997年应邀在美国Dickinson
College东亚学系任教。曾赴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短期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获得过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学奖,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八、九届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现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世界汉语教学》编委,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讲授课程:
研究生
语法流派与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分析与研究
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
本科生
汉语文化双向
老舍作品语言分析
汉语广播新闻听力
《骆驼祥子》原文阅读
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
1、《汉语语法考察与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合著),商务印书馆,2004。
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编著
1、《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2、《对外汉语教材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3、《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4、《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5、《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等级标准及考试大纲》(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教材
1、《新编汉语教程》(上、下)(合编),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1997。
2、《汉语文化双向教程(准中级)》(合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论文
1、《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
2、《“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4、《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
5、《《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6、《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8、《“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
10、《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
11、《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12、《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13、《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
14、《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15、《〈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
16、《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17、《论功能及相关问题》,《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8、《〈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19、《〈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
20、《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
21、《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2、《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
2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
2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2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
2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4期。
27、《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
28、《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9、《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0、《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
31、
《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2、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33、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
34、《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5、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
36、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
37、
《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中国应用语言学会编《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38、
《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9、
《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0、
《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
4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42、
《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
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3、
《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
44、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5、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6、
《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综述》,《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
《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综述》,《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
《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49、
《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编《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0、
《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
51、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52、《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
53、《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 2007。
书评
1、《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2、《分析缜密
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
译文
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日]志村良治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2、《‘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文章
1、《汉语中的“V是不(没)V”格式》,《学汉语》1991年第11期。
2、《“尽管”和“不管”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2期。
3、《“动词+好+了”和“动词词组+好了”》,《学汉语》1992年第3期。
4、《“也好”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5期。
5、《比较“据说、听说、说是”的用法》,《学汉语》1992年第10期。
6、《“再说”的几种用法》,《学汉语》1993年第8期。
7、《“有什么好+V+的”格式》,《学汉语》1993年第10期。
8、《汉语交际功能项目230项》,《学汉语》1996年第1——12期连载。
9、《口语中的“真有你的”》,《学汉语》1998年第3期。
10、《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教案设计,《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工具书
1、《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合著),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中国现代语言学家学术评传》(Ⅰ-Ⅳ卷,合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译著
《有效的学习方法》([日]齐藤勇编著),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1992。
承担项目
1、《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1988-1990。
2、《新编汉语教程》(合作),国家汉办教材规划项目,1993-1995。
3、《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99311113。2001-2003。
4、《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体研究》,国家汉办“十五”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HBK01-05/065。2002-2005。
5、《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汉语文化双向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2005-2007。
6、《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等级标准及考试大纲》,国家汉办研发组,2004-2005。
7、赵金铭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句法研究”
(项目批准号:2000ZDXM740007)的子课题《现代汉语完句范畴研究》。
8、《现代汉语单音形容词句法语义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类别: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06BYY041。
9、《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研制组,2006-2007。
10、《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研制组成员),国家汉办研制组,200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