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联想·创意》课后反思
(2012-11-15 13:05:24)
标签:
杂谈 |
《图形·联想·创意》课后反思
本课是岭南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图形·联想·创意》,课时为1节课。
前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名画中的肖像”和“独具魅力的面具”两课,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夸张变形表现手法,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造型的基础。而本课也为下一节课“地球·绿洲·家园”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以下目标:在认知目标中,我希望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艺术家的奇妙构思;在能力目标中,学生能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设计出独特的创意图形,并能逐渐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鉴赏力;在情感目标中,学生能互相交流合作,自己勇于尝试、敢于表现,并能关注世界环境问题。
由于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创造性不足,发散性思维受到束缚的情况,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学习图形的联想方法与结合方式,难点是创意图形的组合与设计。
在教法上我运用了练习法、讲授法和演示法。如设置“砖头的应用”、种植“奇思果树”、“我是环保大使” 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探索,自主学习;以生动事例分析“异中求同”的表现方法,讲解知识点;以直观的教师示范,让学生掌握图形结合的方法。
对于学习的策略,我注重实践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90后的学生,接触新奇的事物比较多,想到的东西也很新潮,但是现在稳定的环境和安逸的生活,往往使他们懒于动手,不愿思考。而发散性思维训练就能很好突破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我提供了快速联想法、随想随画法、一图多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运用“快速联想法”来提高联想速度。在学生的思维打开后,“随想随画法”就很容易掌握了,而“一图多想法”则适合更高层次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本课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情景引入,联想游戏,教师示范,作品欣赏,个人练习,自评互评,总结升华。
在情景引入环节,我先出人意料的出示转头的图片,并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块砖头可以用来做什么?”从这个角度入手联想,会让学生觉得比较容易,能够积极参与,同时也为课题的点出做好了铺垫。
接着我用“抗水法”展示本课题目,不仅节约了板书时间,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提出问题:“砖头是图形吗?”在学生的争论中讲授图形的概念:在纸上或其他平面上表现出来的物体的形状才是图形。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体,利用砖头讲授两个学法——快速联想法和随想随画法。刚刚从砖头应用方面展开联想就是运用了快速联想法,而从砖头的形状上进行联想,并把联想到的事物快速画下来就是运用了随想随画法。
此时播放一段随想随画法的视频,视频内容是从一个长方体开始进行联想,画出了非常多的图形变化,记录了联想的过程,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来掌握方法,提高课了堂效率。
在发散性思维理论的指导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运用学习方法,我先提供联想方向帮学生打开思路,使用参与式教学,设计了下面的游戏:种植“奇思果树”。学生按照预先分好的6个小组,以苹果为中心,分别从苹果的颜色、形状、用途上展开联想,把联想到的内容画在卡片上,然后贴在果树上进行展示,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果实最多。我最后会对他们的成果进行点评,表扬成绩优异的小组,同时提供思路启发反应较慢、能力较差的同学。
创意图形的组合与设计是本课的难点,我从学生的联想成果中找出几个亮点,示范如何组合,画出创意图形。教师的示范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图形的结合方法,解决难点。接着拿出教具“香蕉的创意”,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巧妙之处,并讲解知识点“异中求同”。让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丰富知识。接着利用课本图形简单介绍“同中求异”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展示多张创意图形给学生欣赏,加深印象,同时有趣的创意图形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在学生都跃跃欲试的氛围中,我用“我是‘环保大使’”这个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以环保为主题画出创意图形。作业中包含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用实践来巩固知识。小组内的同学可以互相的交流,学优生尝试运用一图多想法,多创作几个,从中选出最好的。
在完成作业后,学生还要完成自评表和反馈表。他们分别对自己的联想丰富性、创意独特性、画面效果、自学能力、交流合作5个方面进行自评,还可以把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和觉得有待提高的地方反馈给我。然后让学生展示并阐述自己的创意图形,同学对其创意提出建议。
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展示就是一个表现自我的过程。学生在这里能大胆表现,达到情感目标。
最后环节是作品的点评,肯定学生们的丰富联想和新奇创意,并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最后留下课后的思考问题:在学习生活中,发散性思维还可以怎么运用呢?让学生举一反三,使知识在本课上得到一个升华。
我认为,本课具有以下的特色亮点:首先是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如砖头的应用、种植“奇思果树”、“我是环保大使”等环节的设置。然后是砖头、香蕉、果树等教具的运用与课题的板书方式,新鲜活泼,体现出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最后是运用了恰当的教法与学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视频的欣赏,教师的示范,三种学习方法等,学生掌握后能独立思考,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不再依赖教师。
总之,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