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联想·创意》教案
(2012-11-15 11:17:45)
标签:
杂谈 |
《图形·联想·创意》教案
【教
【课
【教材分析】:
1、本课概述:
本课以学习“造型·表现”为主,“欣赏·评述”为辅,通过作品的赏析、学习、借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能够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掌握一些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基本方法及其表现方法。最后让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应用一个或多个视觉元素进行图形联想和创意,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的积极关注与思考。
2、本课的地位:
纵观整个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中思维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们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动觉思维——综合思维这么一步一步发展。本课放在八年级上,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符合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特点。
前一个单元学生学习了“名画中的肖像”和“独具魅力的面具”两课,掌握了一定的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为本课打下了造型的基础。而本课也为下一节课“地球·绿洲·家园”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本课的意义:
在新课标教材里,设计是其中的一个模块。设计是一门能体现新课标理念和要求,独具特色的综合性美术科目。这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表现力,提高自己的造型和鉴赏能力。学生在想象、创作、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找到创作的乐趣,审美的启迪,还能增强与同学友谊、培养合作意识、体验创造的价值与成功的欢乐。
【学生分析】:
经过7年多的美术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能画出一些常见事物的图形。但是学生对“绿色”、“环保”这种主题性的创作,容易落入俗套,缺乏创新能力。于是,如何使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创意成为这节课的关键。
90后的学生,接触新奇的事物较多,想到的东西较新潮,但是现在稳定的环境和安逸的生活,往往使他们懒于动手,不愿思考。为了突破这个关口,就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联想上下功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青少年显著的心理特征,形象思维发达则是他们的思维特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融影像、声音、实物、图片、情景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家视角独特、构思奇妙的创意图形作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创造出独特的创意图形;能逐渐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到的鉴赏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交流合作,敢于尝试、勇于表现;能关注世界环境问题。
【重点】:学习图形的联想方法与创意图形的结合方式。
【难点】:创意图形的组合与设计。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带一张八开素描纸,铅笔,黑色油性双头笔,橡皮
2. 桌椅围成六个小组摆设
3. 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音箱,实物投影)
4. 砖头一块
5. 自制教具“香蕉的创意”
6. 树的造型板六块,苹果造型彩色卡纸若干
7. 八开素描纸一张,黑色油性笔一支
8. 教学反馈表,学生自评表
【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情景引入——联想游戏——教师示范——作品欣赏——个人练习——自评互评——总结升华
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具与板书激发学生兴趣,并恰当运用教学方法,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教学过程】:
环 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课题引入 |
u 问:你们觉得这块砖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板书:应用。) 同学们能从这么简单的一块砖头联想到那么多的东西,非常的了不起! 大家说哪位同学的想法最特别? 其实啊,老师觉得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的,比如…… |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各抒己见,活跃大脑。 同学们评出想法最特别的一位,接收老师赠送的礼物——砖头。 |
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物教具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具体的事物更直观,更生动。 在砖头的应用方面展开联想,为学生的联想做出了引导和暗示。为下面 “天马行空”的联想作好铺垫。 |
||
课堂开始 |
u u 从这个长方体的图形,我们能联想到什么呢?(板书:形状。引出下面的视频欣赏) 介绍两个学法快速联想法,随想随画法。 |
了解图形、联想、创意的关系。 学习两个学法。 |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有趣的方法点出课题,同时温习一些常用的美术表现技法(抗水法)。 从“实物”到“图形”,从“应用”到“形状”,一步一步引导和归纳。 |
||
u 大家说这位艺术家的想象力厉不厉害?(厉害。)其实,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甚至比他更厉害! u 全班分成六组,每两组学生分别由苹果的颜色、形状、应用产生联想,把联想的事物分别画在红、黄、橙色的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的苹果树上。(板书:颜色。) 这么多的联想中,有没有特别出人意料的组合呢? u u 教具教师事先准备,由学生展示。(形状上的联想) 作品欣赏:鞋子的创意,讲解“同中求异”的方法。 u |
欣赏视频,觉得有趣味。 小组分工,完成“奇思果树”。 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创意图形的巧妙之处。 |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视频的播放紧紧抓住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 穿插知识点,重点讲解异中求同的方法,为后面的作业做准备。 “奇思果树”的联想中,既有方向性,又有开放性,可以说是“带着枷锁跳舞”。 教师示范能让学生感受创意图形的构思和表现方法,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香蕉的创意》实物教具使学生的印象深刻。 《战争与和平》等创意图形,进一步深化从形状、用途上的联想创意,把创意和主题结合在一起。 |
|||
u u 构思独特,新颖。 注意点线面的运用。 u u |
自主探究,发散思维,联想练习。 组合形象,创建新象。 完成自评表与反馈表。 |
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强调构思的独特新颖,针对学生的构思“千人一面”的问题。 学生能运用发散性思维展开联想,创造出独特的创意图形,达成能力目标。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结合环境保护教育,达到情感目标。 注重课后的反馈,多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的程度,因材施教。 |
|||
u 展示学生的创意图形,并讲述自己的构思。 由学生全体评价展示的练习,并提出建议。 u 升华:在学习、生活中,发散性思维能怎么运用呢? |
介绍自己的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创意,并学会鉴赏创意的新颖与否。 |
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展示的过程就是一个表现自我的过程,让学生敢于尝试,勇于表现,达到情感目标。 用掌声鼓励同学,使课堂更加的融洽,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 |
|||
附:
“图形·联想·创意”自评表 |
||||
请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在相应的格子里打“√” |
||||
我的联想够丰富吗? |
非常多 |
比较多 |
一般 |
比较少 |
|
|
|
|
|
我的图形创意够独特吗? |
出人意料 |
比较新奇 |
常见 |
很普通 |
|
|
|
|
|
画面效果如何?(点线面的运用) |
非常美观和有冲击力 |
比较漂亮 |
一般 |
有待提高 |
|
|
|
|
|
我会自主阅读课本,学会欣赏课本的作品 |
知识我都掌握了并会运用 |
基本知识掌握了 |
还有部分没理解 |
没看懂 |
|
|
|
|
|
我能与同学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
同学都很喜欢和我交流 |
比较融洽 |
还可以 |
有点困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