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恶搞片也是创作之一种

(2008-09-03 20:57:55)
标签:

it

 

一部画面素材取自《赤壁》的恶搞短片《赤壁之小明泡妞篇》自上周在各大视频网站上传后,引起不少网友关注,之后,《赤壁之小明泡妞篇2》也如期而至,其搞笑程度一如上集。

《赤壁》正在全球范围内热影,《赤壁泡妞篇》却接踵而至,并对《赤壁》进行重新解构,甚至还嵌入了 “泡妞靠什么,靠的就是风行啊!”这类疑似广告语的对白,这种草根立场与吴宇森的精英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吴宇森试图站在精英文化的立场上阐释他的电影理念和电影哲学,而《赤壁泡妞篇》则是为了搞笑和娱乐大众。中国的年轻一代偏偏对这样的草根文化情有独钟,正如有很多人反倒是通过《馒头》才知道了《无极》,也许几年以后,忘记了《赤壁》的人还会记得当年红过一阵的《泡妞》。

不过短片的高潮部分抓住风行上月推出的SNS社区功能和与搜狐合作的由头,作为孔小明诱骗周小瑜的关键,却也不期然间让人嗅出了那么一股商业气息。

据报载,此短片是一位自由创作者名司烁路者所为,只不知他在片中穿插的风行字样,是出于个人是风行发烧友所以自觉自愿发的免费广告,还是付费广告。当然问这个问题也多余,管他付费还是免费,只要看了从中得了乐趣,付费免费都不重要。

不过由此,倒使我联想到另一个话题,就是网络次文化。“馒头”之后,恶搞风潮汹涌而至。大片、名人、文学、经典、草根、商业……所到之处,无不披靡。“恶搞”几乎成了近几年最热门的网络关键词。恶搞现象的产生,与当下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反传统、反崇高成了许多人标榜自我、宣泄情绪、赢得关注的方式。这种以文字、图片、视频片段和动画为手段表达个人思想,以颠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无厘头来解构“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已然成为了一种次文化现象。

这种次文化现象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仔细想想,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可谓是我们接触到的恶搞文化的鼻祖。而对于80和90后的年轻人来说,《大话西游》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要远远超过《西游记》。

对于“恶搞”的普遍理解,是对公众熟悉的人物或事物根据自己个人的意愿进行大胆、夸张、具有讽刺意味地重新定义和打破传统理解的没有明确因果关系的重新诠释。这种诠释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个人主观色彩和感情色彩强烈,对被“恶搞”的对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构成了讽刺与嘲弄。虽然被称为一种文化,但没必要拿什么主义、意义、境界去衡量它。恶搞就是平民冷嘲热讽的解构姿态;是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文艺批评和平凡有趣的精神追求;是草根阶层通过网络颠覆和嘲弄权威和主流文化,从而表达自己话语权的一种方式。

对于恶搞,不少文化学者并不认同。有的认为这是一种低俗的文化,毫无艺术性可言,有的认为恶搞具有寄生性,这种以改编其他作品为乐趣的作品谈不上创造,如此等等。

不过我倒觉得,这些学者们的意见言重了。恶搞,无非也是创作之一种,恶搞的好,还可以传世,流布开来,成为演义。你说《三国演义》不是对《三国志》的恶搞吗?你又能说《赤壁》不是对《三国演义》的恶搞吗?就新作品给人物添加的新性格、新对白、新场景而言,无非都是演绎,都是恶搞。其实称之为恶搞也不确切,应该是一种解构,一种滑稽模仿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