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安
王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22
  • 关注人气:2,5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表扬香港好榜样

(2008-02-23 23:49:49)
标签:

奴工

交强险

保费

唐英年

香港

    窃以为,山西黑砖窑奴工事件是一件能够震动中国社会的大事,当不亚于4年前的孙志刚事件,那年,孙以一人之命,废了一个恶法。此次奴工事件,不应草草收场,总得对社会进步贡献点什么——当然,官员希望这事越快过去越好,并不惜动用公款。

    窃还以为,大多数关心奴工事件的人,并不是从中国社会进步的角度来想问题的,而是一种发泄。在大家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不如意和无奈的感觉,蒙蒙的,不知所以,其实大多是与奴工事件类似的缘由,虽然没有奴工事件这般极端。

    比如,交通强制保险。在交强险实施近一年来,有律师计算全国保险公司拿到400亿元利润,暴利呀。而保险业断然否认,并声称连听证的必要都没有。

    说实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算定保险业是否从交强险里捞走400亿元利润,这是不科学的,保费赔付有滞后的因素,有道德风险的影响,这些都需数年的数据积累。但从朴素的感觉来说,比起此前的商业车险,保险公司是赚了一大块儿。而从车主来说,保险保障并没有提高多少,但交的保费却增加了一大截。

    车主买车时是计算成本的,当时并没有料到保险费会增加这许多。如今车买了,增加的保险费也得受着,总不能因此就不要车了吧。这就是一种被迫的、无奈的、奴的感觉。

    按理说,交强险带有行政强制色彩,理应经过听证之类的程序,以去除大家奴的感觉。但实在说,即使闹个听证会,咱对此也不抱希望,有多少人弄得懂保险的专业和猫腻儿?又有多少人能够精确计算出保险的盈亏状况?——甚至连保险单都看不明白。

    这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用最笨的办法,3年下来,保险业把交强险合理的成本去除,留下大家能接受的利润,比如5%,多余的钱返回社会。

    不劳大家动手,咱先自掌嘴了:扯蛋,傻呢?这事不管搁谁身上,捞到兜里的钱岂能再掏出去?谁说交强险有利润来着?把“合理的成本”做上天,明明亏大发了,要再打报告了,要提高保费呢!

    写此文时,正逢大家卯足劲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这10年,香港发展比预料的要好,其间大陆对香港的支持确是举足轻重。而反过来说,香港对大陆又有哪些影响?

    马上想到的一件事,就是前面提到的把兜里的钱往外掏的傻事。

    2007年2月28日,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发表财政预算案,计划动用203亿元推出多项税务宽免及一次性回馈措施,范围涉及薪俸税、差饷、综援等。此举主要惠于中产阶层,而商界和高收入者则较少受益。

    港府何出此举?原来港府在2006-2007年度干得太出色了,“录得超额综合盈余551亿元”,这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300-400亿元,因此唐英年表示要“还富于民”——把“多余的钱返回社会。”

    作为对照的是,在大家热议交强险之时,私家车车船使用税也要从200元涨到360元。虽然正在征求意见,但千万别抱希望,股市要接着热的,物价要涨的,税也是要提高的。

    这事如果放在香港该怎么办?

    香港还有一事让人感慨。内地生产的美加净等三种牙膏在香港被禁,国家质检总局要求香港恢复这三款牙膏在香港的销售,说国家卫生部组织专家评估,认为长期使用二甘醇低于15.6%的牙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但香港海关婉拒了:那是你们的标准,我们遵从国际标准。这也是态度问题。

        瞧瞧,人家不多吃多占,对工作还很负责,应该表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