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陶冬_誉世翱翔
陶冬_誉世翱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379,379
  • 关注人气:22,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银行其实挺难

(2016-06-09 06:43:26)
标签:

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

信贷

财经

分类: 看中国

今年五月前三个星期,据内地媒体报道四大国有银行才借出去1200亿元。当市场正为经济放缓的担心的时候,五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大行贷款暴涨,一个星期借出接近之前三个星期的总量,全月新增贷款也就扶摇而上了。

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一年内第四次转换政策基调。去年第四季度,京城上下都在谈供给侧改革,银行收缩信贷。今年第一季度在稳增长的政策下,新增贷款在1月和3月先后创出历史第一和第三记录。然而,权威人士言论再次改变了央行立场,窗口指导之下,4月新增贷款只有3月份的三分之一。5月份的大部分时间,银行仍小心翼翼地借贷,但是最后几天就开始了冲刺。

市场对央行政策的评价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很积极”;政府对央行政策的要求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的稳健”;央行自己的说法是,“我们一直挺稳健的”。其实,政府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刺激之间重心不断摇摆,货币政策自然摇摆,银行贷款量自然大起大落。

那么,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到底是稳健的还是积极的?在笔者看来,本届政府的货币政策除了最初的一年外,始终是积极的,印钱的速度堪比2009-2011年的四万亿时代。人民银行透过定向发行向政策性银行注入流动性,再由政策性银行资助基建项目,是乃本届政府的基本套路,中间还有为地方债置换铺路的任务。

但是这次货币政策扩张的效果明显不如上一次,工厂订单三月跳升一个月后,四月份就又沉寂了。政策性银行的借贷节奏也明显放慢,因为如今找到好的基建投资项目越来越难。五月底银行借贷冲刺,多数都是短期流动性安排,进入实体经济的不多。换言之,货币扩张的乘数效应愈来愈低,实体经济并未受惠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个情况在欧洲日本也同样存在,只是那里的央行坦承货币扩张。问题在于改革裹足不前。货币政策从来都是偏师,是为结构改革铺路的。结构改革仅闻楼梯声,货币政策也只能唱空城计,诸葛的空城计吓退司马百万兵只能用一次。

稳健的货币政策真的做到稳健,必须有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合,必须有改革的推进,必须再燃民营投资的积极性。就货币政策谈论货币政策,就像看病只关注高烧,不理背后的炎症。

 

本文原载于今周刊,为个人观点,并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