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瑞士法郎汇率战争避险天堂股票 |
分类: 看世界 |
天堂变得越来越窄,天堂中的天使也越来越少。布列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一直是避险的天堂,可是这个天使中的大姐大已经堕落,一只脚悬在地狱的上方。瑞士法郎,曾经是央行信誉的典范、币值的保证,可是这个天使也捱不住天堂里的烦恼,径直与魔鬼同居了。
9月6日瑞士国家银行宣布,瑞郎以1:1.2的汇率牌价与欧元挂钩,“无限量地购买流入的外汇”,务求稳定“被极度高估的”汇率。瑞士央行的举动,乃近十年来最激进的汇率政策,短期内稳定住了本国货币,不过其长期效果仍有待观察。这一举措实属无奈,汇率高企已经开始伤害瑞士经济,而小国央行在维持本国汇率稳定上却显得十分的无奈与无力。巨额资金跨境流窜,既对个别国家的经济带来伤害,也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美国、欧洲、日本三大央行一起放水,制造出天量的流动性,然而它们的经济乏善可陈,财政状况严峻,银行中介功能丧失,资金多流向海外。当债务危机袭来时,游资涌入避险天堂,属正常的条件反射。除了黄金,瑞郎乃是避险的首选货币种类。于是瑞士法郎汇率飙升,出口产业陷入困境,经济步向衰退。天堂的美誉,成为汇率的累赘、经济的杀手。
其实瑞士国家银行自2010年7月便开始干预市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瑞郎继续攀升,外汇储备出现亏损。瑞士央行去年总共录得200亿瑞郎的汇兑亏损,今年上半年再亏100亿。亏损给瑞士央行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瑞士国家银行,是一家上市的股份公司,除了瑞士联邦政府外,该国26个州政府也是主要股东,央行每年约20亿瑞郎的分红更是不少州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央行在干预汇率上的败退,令州政府的收入大减。迫于政治压力,央行终止了干预汇率的计划,瑞郎汇率扶摇直上。
至今年中,欧洲危机爆发,资金更猛烈地逃往瑞士法郎,超高的汇率令经济衰退一触即发,政治家们终于取得共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汇率稳定。新推出的联系汇率,似乎镇住了市场的投机气氛,不过能否扭转经济滑坡的局面尚未可知,长远来看也可能触发通货膨胀。另外瑞士毕竟是一个小国,如果投机资金一起袭击瑞士法郎,央行能否在不触发大规模通膨的前提下,坚守住挂钩机制目前也还是一个问号。
瑞士在1978年时,也曾有过一次与德国马克挂钩,起因与目前的情况颇为相似。当时也是大量资金涌入瑞士,汇率暴涨威胁到经济的稳定。上次与马克联汇,稳定住了汇率,但是也造成国内流动性失控的后遗症,通膨持续恶化(1981年时达到7%)。
瑞士央行的举措,笔者认为势必揭启新一轮货币竞争。可以想象,日本央行、新加坡央行、挪威央行、丹麦央行均承受着重大的压力,会以不同的形式出手,抗衡热钱袭来,制止本国货币的急涨,保护本国经济。
巴西财长Guido Mantega,一直疾呼货币战争时代的到来。的确,瑞士的做法,令其他国家更有理由拒绝本国货币升值。这样做会加大美欧经济复苏的难度,国际政治局势、贸易局势更趋紧张。笔者相信,货币战争势必导致贸易战争,全球贸易关系更趋紧张,更富爆炸性。
这一切的背后,是全球货币秩序的崩溃,贸易与资金自由流通与互利共赢的经济理念成为了牺牲品。美欧日央行的货币政策失去了节制,流动性泛滥长期化、常态化。当经济复苏举步维艰时,各国便在汇率上打算盘,以以邻为壑的方式,攫取更多的增长动力,哪怕牺牲其它国家的利益。盗取与反制、博弈与制裁,成了国际货币与贸易的新的政策行为模式,最后大家一齐成为输家。
瑞士法郎不得不以与欧元挂钩,来制衡热钱涌入所带来的对经济的冲击。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的做法,也许在危机中是一件好事。可怜的是马来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为求自保,将林吉特与美元挂钩,遭到整个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外资因此却步,生产技术的更新换代停顿不前,经济至今尚未摆脱14年前的阴影。
贸易与资金自由流通,是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强烈主张,是华盛顿共识的支柱之一,也是西方大国对新兴国家耳提面命般的教导。可是当自己遇到同样艰难之时,那些“老师们”却可以说一套,做另一套。
本文原载于财讯杂志,为个人意见,绝非投资建议或劝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