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这轮由次贷危机诱发的信贷紧缩,好比一个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病人,此时的医生应运用一切方法务求让心脏重新启动。不过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政策利率下降多少,而在于市场利率能否回落,经济个体对资金的需求能否在合理的价格下得到有效的满足。联储减息已经三天了,资金市场成交量有所回升,利率不断回落,信用好的企业、银行已经可以在市场拆借到资金。笔者认为这一轮风暴的最坏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如果你是做美国股票的基金经理,在8月份连放一个月的假,回到公司会觉得什么都没有发生。标准普尔500指数在7月31日收报1455点,8月31日收于1473点,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你是做美国货币市场(money
market)的基金经理,也在8月份连放一个月的假,回到公司后会觉得天塌下来了。整个公司债市场崩盘,有价无市,三月期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美元的基准市场利率)由7月31日的5.45%升至5.63%。这在没有央行利率变化的情况下,极其罕见。
2007年8月,对全球金融市场来说是不寻常的一个月。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波及CDO市场,投资者陷入恐慌境地,卖方不问价抛售,却找不到买方。整个债券(国债除外)及衍生产品,一时间无从合理估价、合理交易。连续几家对冲基金宣布清盘,欧洲个别银行需要政府接管、注资。惊魂不定的投资者开始挤提基金,迫使基金不问价平仓,以套现应付赎回,全球金融市场进入恶性循环。
8月的美国股市波动惊人。一个月中有六个交易日股价至少上涨或下跌2%,这在去年全年才有一次,前年则一次也没有出现过。但是美国股市顽强地支撑着,并伺机上攀。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球资金市场。银行的风险意识急升,几乎不愿意拆出银根,同业拆借的交易量大跌。眼见市场流动性消失,银行更倾向于囤积资金,以备自己今后所需。银行本身并不缺钱,但是由于信任感的突然消失,银行不愿将钱贷出,这是一场信任的危机。
资金市场成交量的骤然消失,反映出银行中介功能的受损,对欧美各国流动性冲击之大,是几十年来罕见的。欧洲有近千亿英镑的商业票据到期,平常易如反掌的续期变得不可能,只能等待欧洲央行注资拯救,其狼狈堪比当年盟军的敦克尔登大撤退。美国近期商业票据续期压力暂时没有欧洲那么大,但是市场对资金的渴求与日俱增。这种情况持续越长,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的可能性便越大,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也就越高。
这种背景下,美国联储选择一次减息0.5%,同时减贴现率0.5%。通过出人意料的政策刺激,力求在注入资金的同时,恢复银行的信心,需要恢复资金市场的中介功能。联储此举成功与否并不在于政策利率下降多少,而在于市场利率能否回落,经济个体对资金的需求能否在合理的价格下得到有效的满足。
联储减息已经三天了,资金市场成交量有所回升,利率不断回落,信用好的企业、银行已经可以在市场拆借到资金。笔者认为这一轮风暴的最坏时期可能已经过去。美国房地产市场情况今后会进一步恶化,消费也会放缓;英国银行挤提仍在持续,信誉稍差一点的企业还是借不到资金,而且次贷问题随时可能制造出新的市场风浪。但是资金断流式的信用危机、流动性危机应该已有所舒缓。市场焦点也会从流动性危机,转向资金成本、经济放慢。
这轮由次贷危机诱发的信贷紧缩,好比一个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病人,身体大致良好,但部分机能突然失灵,如不及时救治很快会因此导致整体死亡。此时的医生,会运用电击、强心针等一切方法,务求让心脏重新启动。联储的电击疗法似乎奏效了。
本文原载于证券市场周刊,作者根据市场最新发展有所修改。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