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我和喻杉结束了在亚布力的第七届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赶往哈尔滨。
前一天,老天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论坛主席田源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把原本应当在五日上午举行的活动,移到四号晚上举行,而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亚布力,赶往哈尔滨,因为已经预见到第二天的路将非常难走,闹不好就困在山里了。田主席说,发挥企业家精神,连夜开会。我想的是,正好是三月五日,也发扬点雷锋精神。
当天晚上,开会到了子夜,之后,一帮朋友到农家大炕上喝酒叙旧,到了凌晨四时,才各自回酒店的房间。跨步出农家院时,才发现,大雪在地上已经积了有半尺多厚,雪花还在纷纷扬扬。
很晚了,但是人却还在亢奋中,在向往着接下来的哈尔滨之行。因为我与这个城市已经分手了十几年,那里有许多老朋友在等着我,还有许多新朋友在等着我。
我说过许多次,年纪大了,人懒了,不愿意交新朋友了。但是,这次例外,因为我要见的,虽说是向未谋面,但是,在大旗网的博客上,已经神交很久。
第二天,中巴是在雪中前进的,本来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走了六个小时。出发不久,前面车上一个朋友发来短信,说看见一辆车肚皮朝天躺着,我想起,当地人和有些朋友竭力动员我们留下来,但是我想着和新老朋友的聚会,没有丝毫的犹豫,一定要赶到美丽的冰城。
下午四点,快到哈尔滨了,收到了周确兄的短信:距离我们聚会时间还有26小时,请问是否已经到哈?我回信:快到,住龙苑宾馆。周确兄的短信马上又到:龙苑宾馆位于某某路某某号,电话某某某某。
真的感动了我,多细致的一位老兄!
在后来的一天里,不少老朋友问我,能不能推掉这场活动,由他们老做东。我不用多解释,拿出周确兄的短信给他们一看,谁都没话说了。
三月六日晚上,我和喻杉终于见到了14位从未见面的朋友:周确、张永学、崔咏琦、王悦森、杨华、刘宪武、李珈彤、王庆捷、周础、周研、田艳梅、冯占波、郑宏、于大海;这些名字,是我在周确兄介绍了一遍以后就记住了的,而且,在写这篇文字时,也是没有借助任何文字想起来的,想到他们的名字时,我也想起了他们的音容笑貌,甚至想起了他们的言谈话语。
这14位朋友,有记者编辑,有警官,有商人,有公务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性格各异,水平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博客。
周确兄是一位好的组织者,或者说,是冰城博客中,一位领袖级的人物。在餐桌上,我深切感到了周兄的魅力,我想,这样一群优秀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集合起来,熟悉起来,周兄居功至伟。
这次聚会,定名为南北博友大聚会,所谓南,指的是我,其实,北京也不能算南,但是,这么叫也不算大错,因为北京毕竟在哈尔滨的南面。但是,我看到这样一群生气勃勃的博客,我这样一个砝码在天平上,实在难以和北面的重量相匹配。比如说其中的一位警官张永学。
张警官原来就是一位外勤交警,但是,他刻苦学习,掌握了一手摄影技术,现在成了市局交警队中的一个宣传人才,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交警工作和生活的照片,还出版了一本摄影集。这次博友聚会的目的之一,还是为他的摄影集出谋划策。
他的经历,真还有点传奇色彩。
像张永学这样优秀的人,在座的还有不少,让我颇有感慨。我想起,在我和有的老朋友说,我要见一些通过网上相识的博友时,他们警惕的和好奇的眼神。现在看,通过一个人的文章,完全可以了解一个人,特别是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常常是不受限制的有感而发。文如其人这句话,完全可以得到验证。
三月七日,我们回到北京。看到网上周确兄已经贴出我们见面的文章,并且有了80多篇留言,十分激动。激动的一个表现就是这篇博文的语无伦次,请各位见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