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去看《夜宴》。媒体的评论看了不少,还是没有下决心看,甚至连一张盗版碟都没买,但是,不妨碍我就《夜宴》说三道四。
其实是个引子。
冯小刚在我的印象中是拍喜剧的,我不敢说出他所拍电影的名字,是因为怕说错了,张冠李戴出笑话。但是,我注意到,冯小刚在《夜宴》遭到批评后,在叙述自己为什么要拍《夜宴》时,有一个说法,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光能拍喜剧,而且能够拍其他的许多类型的电影。这个想法,我以为很正常,甚至很正确。作为一个在电影领域里有成就的导演,愿意在各个类型影片中显示自己的才能,人之常情。
但是,我想,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够游刃有余地成功转型的,而且,在某一领域的成就越大,就越难以成功转型。这里的因素很多。有旁人的因素,明明你想拍正剧,就是因为你拍喜剧出了名,怎么看你的正剧都认为是冷幽默;也有自己的因素,从自己擅长的领域转到另外一个相对生疏的领域,又想在短时间内为旁人称道,用力过猛,动作容易变形。
不是说不能想自己的变型,也不是说一定会变型失败,只是说,难度相当的大。
例如宋丹丹,为了从喜剧明星转型,甚至戒掉擅长的小品,但是,她的出场,不论在什么场景下,总会引起笑声。估计要用时间来抵御这种笑声了。
要我说,不一定都要转型,在一个领域,一个类型,甚至一个一个极窄的行当里成为专门家也是非常好的。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在运动场上,不要说打蓝球的转型去打乒乓球肯定不会成功,就是同样的径赛项目,跑 110米栏的改跑百米,都不一定成功。
我知道,也有个别成功的例子,但是太少了,而且这个人一定是在原来的项目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他事实上事业的顶峰是他转型以后的项。换句简单的话说,他以前错了。
当然也有全才,但是,全才的特点是,全都行,某一个专项上一定比不过这个专项中的顶尖人才。
所以,我想对冯小刚们说,不要轻言转型,不要在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情况下转型,不要在攀比心理下转型,尤其不要化这么多钱来试着转型。
因为有点冒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