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与第一财经日报握手言和了。
整个事件像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从双方对簿公堂,到双方互致敬意和互致歉意,仅仅过了几十个小时。
双方互致歉意,这是什么意思?第一财经是为报道上的失误或者失实致歉吗?那么总该告诉我们这失误和失实究竟失在了什么地方吧!富士康是为自己工厂的员工待遇致歉还是为状告一财不妥而致歉,那么总该告诉我们自己究竟错在那儿吧!
至于前后矛盾的说法,我想不用再分析了,因为相信有数以万计的人在分析此事,有数以万计的文章会出现在博客上。
我真的想知道幕后。
有一只什么样的手在推动此事?
听说一财的总编辑写了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心情,但是看过的朋友们都建议我不看也罢,因为语焉不详。我只听了几句,如即使官司赢了有如何云云。看来,秦总编也有不少难言之隐。
其实不用猜,是上面有指令,而胳臂拗不过大腿。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旗帜下,这样的指令可以想见。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要搞清楚,就是短期和谐和长期和谐的问题。用这样的办法,把中国的媒体搞的灰头土脸,国外舆论怎么看?国内百姓怎么看?新闻界从业人员怎么看?
听说一财已经受到了三次黄牌警告,在也不能有什么闪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听招呼。只是可惜了,一财一度还有些锐气,像是要有一番作为的样子,这次本来又是一次得分的机会,只是在球场上技术掌握不娴熟,被裁判吹了犯规,观众也起了一大哄。
再想走到原来曾经到达的地方,一财恐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绝对不是一财自己的事。再过一段时间,到了可以冷静分析的时候,应当仔细探讨在这件事情中,记者应当负什么责任,富士康应当负什么责任,第一财经日报应当负什么责任,深圳的法院应当负什么责任,协调此事的部门应当负什么责任。
也许,这种探讨会对中国的媒体发展和新闻监督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还有一个主角被冷落了,就是工厂的工人们。他们的情况究竟怎样?现在无人提及,这是不是也不够公平呢?
言和背后,有着我们猜到看不到的因素;言和前面,有着我们看到猜不到前景。我们只有不断的猜,不断的看。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会一天天好起来。

加载中…